【轉貼】「衣冠禽獸」在古代原是敬語!後來為何變成罵人的話?
一說起「衣冠禽獸」,想必沒有人會產生好感,這四個字通常用來形容道德敗壞的人,意思是穿著人的衣服,卻做出禽獸不如的壞事。
其實「衣冠禽獸」的本意並非如此,其實這個詞源於明朝官員的服飾,統治階級在官服上繡飛禽和走獸來代表文武官員的等級,是權力的象徵,而且等級森嚴,不准逾越。
文官的官服繡「飛禽」。
一品緋袍,繡仙鶴;
二品緋袍,繡錦雞;
三品緋袍,繡孔雀;
四品緋袍,繡雲雁;
五品青袍,繡白鷳;
六品青袍,繡鷺鷥;
七品青袍,繡鸂鶒;
八品綠袍,繡黃鸝;
九品綠袍,繡鵪鶉
武將官服繡「走獸」。
一品和二品都是緋袍,繪獅子;
三品緋袍,繪老虎;
四品緋袍,繪豹子;
五品青袍,繪熊;
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繪彪;
八品綠袍,繪犀牛;
九品綠袍,繪海馬。
只有官員才能穿帶有「禽獸」的官服,所以「衣冠禽獸」開始是褒義詞,帶有老百姓羨慕的意思。作為貶義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晚期陳汝元的《金蓮記》,因為明朝晚期宦官專權,官場腐敗,文官貪財、武官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導致民不聊生,所以才將穿官服的人視為瘟神,「衣冠禽獸」開始具有了貶義,後來人們逐漸的把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人稱為「衣冠禽獸」。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4/21 下午 01:29:06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