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性」的供養
宗薩仁波切開示
當你供養或布施一些東西的時候,你需要把它放棄掉,就好像你在走路的時候吐一口痰,你是否會看那口痰怎樣落到地上去呢?或者回頭去看,我這口痰被什麼東西舔掉了呢;你根本就不在乎這個。
當你供養什麼東西的時候,例如你供養一盞燈、一支蠟燭,你會非常注意看:我這根蠟燭從頭到尾燒得千乾淨淨,你有一點點執著,你並沒有真正地把它給掉。
舉個例子:當別人送我禮物的時候,如一些衣服,他們這樣說:仁波切,請你不要把這件衣服再送人,這是專門送你的。這不是很不公平嗎?這東西你給了我,已經是我的了,是我的私有物,我有權利處理它。就算我今天穿了你送給我的東西,你也不應感到特別高興,為什麼你會高興呢?因為你對你送的東西還有執著。
你送我一件東西,如果我丟了你也不應感到難過,因為那是我的,如果你會感到難過,說明那東西還是你的,你並沒有送給我。
還有,當我們在供養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應該完全不希望任何的回報,因為如果我們希望回報的話,那就不是很優雅的供養。如果說你供養諸佛菩薩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像你吐口水時候的心態,那種完全放棄掉它的心態,就是我們講的有「反叛性」的供養。
為什麼說「反叛性」呢?因為在我們的社會裡,總覺得給了別人一樣東西,那個人一定要說謝謝。供養的人覺得他在供養的時候一定要有某種形式,要做得很好,譬如說在某些人的面前供養。如果你的供養能夠完全打破上面所說的限制,完全不求任何回報,有完全把它放棄掉的心態時,就是我們所說的有「反叛性」的供養。
如果我們真正住在「當下」的那一刻,就是我們吐口水的那一刻,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既沒有希望也沒有懼怕,除非有一些違規的罰款,譬如說你亂吐口水別人來罰你,那個時候你害怕。也許最好的例子是上廁所。
不管你去做什麼,做完之後,你不會再說,那些東西當時怎麼樣,後來又跑到哪裡去了,從來不用擔心的這些東西,這就是為什麼你放棄掉的東西,從來沒給過你麻煩。
供養本來會令我們很愉快,但我們的供養從來沒有使我們愉快過,因為我們的供養,永遠有這麼多的希望和懼怕,像這些捏造的東西摻雜在裡面。
——本文摘自《輪迴是戰場,菩薩是勇敢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