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侍奉親尊母,此事最吉祥
侍奉父母是人類高尚的品德。佛陀多次強調和弘揚這種高尚的品德。依據律藏,比丘是不被允許服務在家眾的。然而,侍奉父母,佛陀不但鼓勵,還須滿足父母的需要。從這裡,我們可以想像侍奉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無論窮苦或富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動物也是如此。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知曉自己將要入般涅槃,他想在未入滅之前,報答母親的恩情,所以他決定回去他的故鄉。
沙麗女士是一個非常幸運的女人,她是七位阿羅漢的母親,其中以舍利弗最為偉大。
她一生忠誠的信奉大梵天,不皈依三寶。舍利弗希望能使她信奉三寶。所以當他要入般涅槃時,他向佛陀請示要回到母親家裡,報答她的恩惠。舍利弗禮敬佛陀後,就和五百個隨從慢慢地離去。信眾在祇樹給孤獨園向舍利弗致最後的禮敬,供奉食物和鮮花。他們非常傷心,因為舍利弗長老將離他們而去。相送一段很長的路程後,舍利弗祝福他們,希望他們勤修守戒。在途中,成千的人們非常幸運地能聽到舍利弗說法。第七天,舍利弗到達家鄉的市鎮,在一棵巴楊樹下休息過後,便拜訪他的外甥無帕雷代達,他外甥向他禮敬後,舍利弗便吩咐他回去告知他的母親,及準備他們的住所。
沙麗女士知道兒子回來的消息,非常高興和驚奇。她想,可能是兒子年紀大了,想回家還俗。她立刻吩咐家人準備一切,歡迎兒子回來。一踏進家門,舍利弗就直接進入他出世的房間裡躺在床上,因為他忽然患了腹瀉。
沙麗女士聽到兒子患病,非常擔心,想探望兒子。她到了房前,忽然被一番奇景吸引住了。她見到四個身體發出微光的人飛入兒子的房裡,站在床前,一會兒便離去了。接著,一位身體發出似月亮般光芒的人進入房裡。此人離去後,又有一位身體發出耀眼光芒的人進入房裡,不久便離去了。
沙麗女士被這種奇景所困惑,便問純陀長老,「剛才那幾位是什麼人?他們來幹什麼?」純陀長老沒有回答,卻走到舍利弗的面前說:「你的母親很想見你。」舍利弗知道這正是時候了,他明白母親會接受佛法及真理。
「什麼原因驅使你在此刻到來這裡?」沙麗女士此刻正擔心孩子的健康,滿懷母愛輕柔地說:「親愛的孩子,唯有見到你安好和快樂才能溫暖我的心,告訴我,兒子啊!你有什麼苦惱?此刻健康如何?也請你告訴我,噢!孩兒,四個照亮你臥房的人到來的目的。」
舍利弗回答:「他們是四大天王,是為了向我致敬而來的。」
「親愛的孩兒啊!他們向你敬禮是件很偉大的事呀!是否你的德行勝於他們,所以天神才向你敬禮呢?」
「噢!優婆夷,這是你所尊敬的四位聞名的天神,拿著寶劍守護佛陀出世的正是他們。」
「還有,親愛的孩兒,接著而來的是誰呢?」
「噢!優婆夷,他就是帝釋天王呢。」
「噢!孩兒,是否你高尚於帝釋天王呢?」
「噢!優婆夷,帝釋天王猶如沙彌,照顧比丘是他的責任,所以深受世人尊敬。他從忉利天下來維護佛教,守護佛陀,奉拿佛陀之袈裟。」
「再者,孩兒啊!身體發出萬艾光芒的又是誰呢?他的光芒遠勝於照亮你臥房的月光。」
「優婆夷啊!他就是你崇敬又對他非常誠心的導師;大梵天。」
「親愛的孩子啊!你是否高尚於我崇敬的導師大梵天?」
「噢!優婆夷,當佛陀出世時,抱著佛陀就是你心目中崇尚的大梵天。」
沙麗女士沈默無語。她極高興地微笑,雖然她不曉得兒子所體證的,是如何地超越她所崇敬的大梵天。舍利弗知道這是為他母親說法的好時機。
「噢!優婆夷,你為何沈默,心裡在想什麼呢?」
「噢!親愛的孩兒,沒有其他的喜悅,勝於知曉你得到大覺悟和崇高成就。我正在想你的老師是如何地崇高啊!」
「噢!優婆夷,佛陀的偉大是無可匹比的,大地震預告了佛陀的降生、大出離、成道和初轉法輪。遍窮三界,沒有任何人高尚於佛陀。佛陀的德行、大悲、智慧,引導人們脫離貪、瞋、癡,獲得至高無上永恆的快樂。」
沙麗女士領悟了佛教真理,見到了佛寶證得第一果位;須陀渲果。她說:「親愛的孩兒,優婆底沙(舍利弗之名),如此之久我才嘗到法的快樂,獲得永恆的解脫。」
破曉時分,五百個隨從便集合在一起,其中許多很傷心地等待大阿羅漢的去世。時間漸逝,舍利弗說出最後的話語,「請求你們原諒我,如果我曾犯了什麼過錯,感謝你們四十四年來對我的照顧。」即向右邊躺下,入般涅槃。
(十二)護養妻與子,此事最吉祥
每一個已婚的男子,必須對其妻子忠誠、尊重和體貼,不可另尋他歡。他應給予妻子鼓勵、憐惜、協助、信任及不使她苦惱。同時讓她全權處理家務。在這樣的家庭中,妻子所享有的快樂和自由,遠勝於因財富而得的快樂。對丈夫體貼,對兒女照顧無微不至的妻子,寧可捨棄榮華富貴,而選擇家庭所帶來的快樂與自由。物質給予這位妻子快樂的享受,永遠比不上內心知足,快樂使她很自然地除棄愛欲。妻子的真誠及專一,使得丈夫信任,把財產交給他。
在丈夫的心目中,妻子應勤勉、節儉、謹慎地整理家務,而內心沒有絲毫不悅、埋怨和置之不理。妻子應培養出和諧與忠誠的態度,以促進家庭的安寧。家務對她不是枷鎖,而是應行的責任。當不如意事情發生時,她必須去面對。這種妻子是丈夫忠誠和可靠的終身伴侶,不會因為金錢去愛另一個男人,因為她深怕損其名譽。妻子得到丈夫的信任,而把全部財產交給她,她須做好榜樣,不可因丈夫對她的信任,去賭博和酗酒。
家庭的安樂有賴於夫婦倆去促進及克服。佛陀說過,一對即將結婚的情侶,所過的生活如神仙般,安寧及和諧,在日常生活中,夫婦必須依照佛陀的指示,持戒及布施予貧窮者及需要協助者。這種行為能使他們嘗到吉祥之味,不會遭遇不幸。佛陀住世時,許多家庭都過著如此的生活。
現在進一步的探討,女人如何扮演她的角色,以使家庭快樂及圓滿。有七種類型的妻子:(一)惹事生非的妻子,(二)偷竊行為的妻子,(三)專橫(母老虎)的妻子,(四)母親般的妻子,(五)姐姐般的妻子,(六)朋友般的妻子,(七)佣人般的妻子。註(1)《南傳大藏經
增支部經典四》P.285
例證:
妃沙卡的妹妹蘇加達嫁給聘迪卡的兒子為妻。蘇加達不但富有而且美麗;但她任性導致她潑辣專橫,不能和聘迪卡的家人及佣人和諧共處。
有一天,祇樹給孤獨園長者布施食物予佛陀與僧眾。正當這時候,蘇加達在家裡無理取鬧。佛陀知曉她的性格,問她為何爭吵以致家裡沒有安寧。佛說:「有七種類型的妻子,你知道你屬於那一類型的嗎?」她回答說不知道。佛陀說,一位妻子,有意與丈夫及家人無中生有,不能與人和諧共處,是惹事生非型的妻子。一位妻子的行為傾向於酗酒、賭博及揮霍丈夫的家產,是屬於偷竊行為的妻子。一位得寵的妻子,因此優勢來控制丈夫的內外行動,是屬於專橫跋扈的妻子。一位妻子照顧丈夫無微不至,有如母親照顧孩子般,是屬於母親般的妻子。一位順從及害臊的妻子,待其丈夫有如對待弟弟般,是屬於姐姐般的妻子。一位能分擔丈夫的痛苦與快樂的妻子,是屬於朋友般妻子。最後一類型的妻子,能容忍丈夫情緒和不滿,忠心於丈夫,是屬佣人般的妻子。
蘇加達聽聞此七種類型的妻子後,便證得須陀洹果位。佛陀提起,前三種類型的妻子,死後將墮入被火煎熬苦不堪言的地獄。後四種類型的妻子,不但今世受樂,也能享有天界的快樂。佛陀問及蘇加達,要做那一種類型的妻子。蘇加達很樂意地要成為佣人般的妻子;就是無微不至地服務丈夫。註(2)《南傳大藏經
增支部經典四》P.285
當年,悉達多與耶輸陀羅從燃燈佛時直到他成正覺前,他們倆無數次過著快樂和安寧的生活。
現在闡述一些有關他們所過的生活片段為例。佛陀多世前的其中一世為菩薩時,出世為太子,名為優填王子。他與優填公主婚後,兩人恩愛非常。他們許了一個願:若他們之中一個去世了,必須回來告訴另一半他出生於何界。優填王去世後,生於忉利天為帝釋天王,憶起對妻子的承諾,便現身於保衛森嚴的皇后寢室。帝釋天王拿著裝著金飾品的金盤,獻給皇后,希望她接納,同時要求陪皇后度過一夜,皇后頓時驚慌失措,為何陌生人突然出現於她的面前。皇后深知,外人是無法進入保衛森嚴的寢室。帝釋天王解釋,他是一位天神,並安撫皇后不要驚慌,他來到的目的只是要陪伴皇后度過一夜。優填皇后說:「我不知你是天神或魔鬼,也不管是誰,我是不會在寢室招待你的,也不想給你機會說如此的話。在我的心目中,只能對丈夫謙恭及順從,沒有一個男人能夠證明他對我的深愛,我最愛的就是我丈夫。請求你離開,給我安寧。
」
第二天晚上,帝釋天王又再次出現,這次他拿著裝著銀器的銀盤向皇后示愛。優填皇后想,若跟他交談,就是表示每晚都邀他前來這裡,因此,皇后保持沈默。第三天晚上,帝釋天王又再度出現,這次他拿著裝著銅器的銅盤向皇后示愛。皇后說:「你如此向我示愛是不尋常的,用金、銀、及銅來獲取我的愛是很愚笨的。依理你應先以銅,接著銀,後是金來表達你的心意。」帝釋天王回答說:「我是一個商人,明瞭經商的道理,所以依據物品來衡量你的價值,我對你的第一個評價是金,接著是銀,最後是銅。你的生命隨著時間邁向死亡,成為過眼雲煙,你的美麗漸漸褪色。我細心觀察,發覺你漸漸失去價值。時間飛逝,生命是短促的,世人及畜生將面對老死。但是天人的壽命很長,沒有衰老,沒有痛苦及悲傷,享受無窮的快樂。」
皇后希望得到這種沒有痛苦及悲傷,無窮的快樂。她請教帝釋天王給予指引。帝釋天王解釋道,過著清淨及道德的生活、持戒及布施。帝釋天王於是告知皇后,他就是優填王。皇后悲泣地訴說,她非常孤獨,希望帝釋天王伴她度過往後的歲月。帝釋天王說:世間的東西變幻無常及痛苦。從生至死,人生就是痛苦。帝釋天王再次提醒皇后,需時時刻刻過著道德的生活及不放逸。翌日,皇后向所有的大臣宣布,她要出家,大臣們在花園裡建一座精舍。往後的日子,皇后過著安寧和圓滿的生活。之後,皇后投生於三十三天,在那裡與帝釋天王重聚。這故事說明了一段幸福快樂的婚姻,是能一世延續一世的。
馬達利神問帝釋天王:「那一種人值得尊敬?」「我尊敬清淨、嚴持戒律、常隨佛法、布施及照顧家庭的居士。」
談起家庭,栽培孩子是父母重大的責任。以下是栽培孩子的指南:
(一)教導孩子遠離邪惡。
(二)指引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三)協助孩子成為一個善於工巧的工人或商人。
(四)協助孩子娶一位賢淑的賢內助。
(五)財產將交給孩子。
在不同成長過程中,孩子接受父母親的教導。在往後的成長過程,他們需要靠自己吸取知識,增長智慧。一歲至五歲之間的孩子,父母應照顧、愛護、憐惜、鼓勵、常伴孩子左右。六歲至十五歲的孩子,父母需嚴加管教,解決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建立他們的品行,指導他們謀生的正當途徑,每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親不能避免懲罰他們,嚴厲的管教使孩子醒悟自己的過錯。十六歲以上的孩子,懲罰他們是不恰當的,父母應給予勸告、尊重、指導他們,視孩子如朋友。註(3)《南傳大藏經
長部經典三
教授尸伽羅越經》P.193
例證:
(1)有一天,一位隱士走向隱居處時,遇到一個一派胡言,且惡作劇的小男孩,嘲弄並責難他。這隱士不在乎小男孩的無禮,而走向在不遠處小男孩的母親,勸她以身旁的小樹枝處罰小男孩,但她不理會隱士的勸告。於是,隱士便離開,朝向自己的目的地。
廿年後,有一天,隱士經過以前的舊路,見到一個男孩吊死在一棵樹上,母親為孩子的不幸,悲傷地哭泣。這位隱士走近向她說:「女士,你不必為死去的兒子悲傷了,對於他的死,你應自責。你可曾記得廿年前,在這個地方,這一棵樹前,我曾勸你教導你的兒子。當年他的過錯不被改正,導致遭受今天的不幸,其美好前程全毀了。」年青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受到惡行的困擾,其實這是可以通過引導而脫離的。
(2)給孤獨長者有個很任性的兒子,態度傲慢,不尊敬他人,也不尊敬三寶。長老自知這是自己的過失,因為無法栽培兒子有好的品行。有一天,長者想出一個妙計,來革除兒子傲慢,成為一個謙虛及順從的孩子。
長者建議兒子到精舍去持戒一天,便可得到一百塊金子。起初,兒子以為父親跟他開玩笑,後來,他被父親的真誠感動,就到精舍去持戒一天。
長老的兒子坐在精舍的角落旁,不尊敬佛陀及弟子們,過了一天便回家去。長老非常高興,供他山珍海味,但兒子拒絕,直到他獲得一百塊金子後,才享用山珍海味。翌日長者叫兒子來到面前說:「若你能記取佛陀所說的法,便可得一千塊金子。」佛陀知道長者的兒子到來的目的。佛陀用一種特別方法說法,使得他聽第二句法時,便忘了第一句法,他聚精會神聽聞佛法,但無論如何皆無法吸收及記得所述。佛陀說法完畢後,他便證得第一果位,這是因為他父親的妙計及個人三昧所得的成就。過後,他與佛陀與僧眾一同回家。
當長者見到佛陀,便知曉兒子已經轉變,現今已經是一位聖者。長者內心因而欣喜萬分,可是兒子卻大感害羞,深怕父親當著佛陀的面前,給他一千塊金子作為聽聞佛法的酬勞。
長者布施食物給佛陀、僧眾及兒子。餐畢,長者便贈送一千塊金子給兒子,作為兒子由一個傲慢和任性的人,轉變為聖者的獎勵。兒子輕聲地叫父親收回那些金子。佛陀運用神通,已知其中原委,但他叫長者說出原因。長者說:「兩天前,我兒子為了一百塊金子而去受戒,回到家裡他不肯用餐,直到我給他金子。第二天,我叫他再次去聽法,只要他能重述任何一小節佛所說的法,便可獲得一千塊金子。」世尊說:「任何人只要邁向正道,遠勝他成為一位轉輪聖王或天神。」註(4)《法句經》第十三品
世間品
偈178
(3)在波羅奈城,有一戶富有人家,有獨生子名為馬哈它那。父母親從來不關注兒子的教育,因為他們以為,照顧孩子的幸福是件非常累人的事,也是件不重要的事情。結果,獨生子為所欲為,他浪費人生於享受娛樂及放逸的生活上。
在波羅奈城,另有一戶富有人家,有一獨生女。她父母親的想法和馬哈它那的想法一樣,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這獨生女。他們相信巨大的財富,已足夠女兒過著舒適及安逸的生活,而且綽綽有餘。
這兩個富有人家的兒子及女兒結婚,成為一個家庭。之後,他們的父母逝世。馬哈它那及妻子繼承了雙方父母的財產。他們把財產用於放逸及墮落的生活,毫無節制;如酗酒、賭博、跳舞、大事揮霍,終於耗盡了所有的財產。最後賣掉屋子,甚至連床具也賣掉。他們只好睡在路旁及在精舍旁乞食。
有一天,他們照例來到佛陀住的精舍。當他們出現時佛陀微笑,阿難尊者見到這種情形,就問佛陀。世尊回答:「如果,這對夫婦在年輕的時候,懂得守護那份財產,及過著正當的生活,在波羅奈城,他們就是最富有的人家,如果這對夫婦能捨棄這份財產出家,男者得證阿羅漢果,女者得證三果。如果這對夫婦中年時,懂得守護那份財產,及過著正常的生活,在波羅奈城,他們就是第二富有人家。如果當時他們能捨棄這份財產而出家,男者會證得二果,女者得證一果。現在他們是墮落的人,將永遠失去享受世間及出世間快樂的機會。註(5)
《法句經》第十一品
老品
偈155,156
(4)當佛陀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時,有一富有人家,有一個兒子。父母親不重視兒子的教育,他們看法異於常人,認為讓兒子受教育,會增加兒子的負擔和精神壓力。他們這樣估計,如果每天讓兒子花費一千塊金子,其財產將維持至少一百年才能耗盡。這兒子成年後,父母為他娶了一位被寵壞的女子為妻。父母去世後,這對夫婦與一般好賭、酗酒的人混在一起。夫婦揮霍至剩下最後一塊銅幣時,就把房屋抵押出去。後來,債務愈來惑多,夫婦便被驅逐流離失所,三餐不繼。
他們所居住的地方附近,有一批歹徒,見到這陷入困境的夫婦,為夫者長得強壯,便召他入伙。一日,這批歹徒計劃搶劫一個富人的家,吩咐他在屋外把風。歹徒給他一支粗柱,以打傷或殺害要來援救的人。正當搶劫進行時,被劫者高聲呼救,歹徒們驚慌地各自逃跑。只有這愚笨的把風人,不知逃跑而被捕。在當時,搶劫是一項非常嚴重的罪行,犯法者須被判死刑。在刑罰當天,這不幸的人,頸上套了一串的紅花圈及全身塗滿紅漆,隨同一隊鼓手、守衛及劊子手步向死亡之路。
一路走去,他們經過一個風塵女子的家。這女人曾經受過這不幸者的恩惠,很同情他但無能為力,只好供給他四塊糕和一瓶水。這時,正巧目犍連尊者來到。罪人知道壽命快要結束了,他知道把這食物和水布施給目犍連尊者會得到大利益。目犍連尊者接受罪人的供養,以及享用食物,使他對自己的行為滿懷喜悅。
罪人不久將在斷頭台上結束他的一生。他冷靜地步向斷頭台。當劊子手的刀快到他的頸項時,他內心不覺生起供養目犍連尊者時的那種喜悅。若能持續這種喜悅,便能排除所有雜念,生於天界。可惜,念頭一轉,他回憶起與風塵女子纏綿的愛情,在這一刻,劊子手的刀已把他的頭斬下,他因此化生為樹神。
這是不幸者遭遇的故事。他已被無盡的生死輪迴所束縛。並不是他放棄嘗試破除桎梏;而是他父母親的過失,因為沒有引導他踏上正道。這個人若能在今世出家--這就是他最後一次的輪迴,渡過苦海,到達彼岸,證得阿羅漢果。
如果每個父母親,都能重視兒女的福利,照顧和教導他們,兒女的將來就充滿光明和美好。世尊曾提及,初生嬰兒純潔的心靈,可以比喻為星星聖潔的光輝,無論四周多麼污穢,他的心靈還是純潔無瑕的,在他成長過程,所接觸的環境,會影響他的心靈趨向善或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