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心內求法」與「心外有法」
《無字寶篋經》云:
若攝緣從本,即是心外無法;若分二諦明義,淨土無妨是心外法也。
攝緣從本,是就真諦而言,一切法從心想生,故心外無法。然就二諦而言,二諦圓融,淨土不妨心外有法。
所以,心內求法與心外有法各有其不同的立足點:
心內求法是指聖道門行者依經典所示,自修自證,自淨其意,心能轉境,心淨而後土淨,此乃上根所能為。
心外有法是指無力自修自證,心隨境轉的博地凡夫,世尊特開淨土易行之門,使無力自淨其意的中下之機,以凡夫散亂妄心,稱佛名號,乘佛願力,即得往生。
《華嚴經》云: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又云: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又云: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十法界既是唯心所造,故佛法界亦是唯心所造,地獄法界亦是唯心所造,既然心能生萬法,心能造法界,為何我們的心不能造佛法界,受「常、樂、我、淨」之樂,卻淪落在三界六道飽受老病死苦的折磨呢?因為我們是業力生死凡夫。
《地藏經》云:
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隨業流轉,業力做主,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
是故《安樂集》云:
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稀;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
自審根機,高下立判,才能接受「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機深信的現實。
或有人言,心淨即是,心外無法,遂有所謂「心淨國土淨」或「唯心淨土」之說,但法性淨土,乃無生之生,唯上士堪入,中下之輩,未能破相,無門可入。故知,心內求法,凡夫無分。
然彌陀為讓中下之機心外有法,遂將極樂世界法性土,成為有相狀涅槃土,以及他的無相實相涅槃功德,具體為「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所謂「寄實相於有相,納萬德於六字」,俾中下之輩能攀緣執持有相名號,於有相而求的同時,即得解脫。
執持名號是心外有法,稱名的當下,「不論淨穢,不論善惡,不論信疑;總之,不可論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惡共迷,不可作為出離之要道,唯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往生也」。
阿彌陀佛是法界第一大魔術師,他把自己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的身體,以及廣大無邊際,究竟如虛空的極樂世界,和他的無量光明、無量功德、無量慈悲、無量智慧、無量……全部塞進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中。故知,極樂世界不在心內,也不在心外;阿彌陀佛不在心內,也不在心外,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都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中,離開「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啥都沒了,既無極樂世界,也無阿彌陀佛了。
當稱名時,心外有法的凡夫,與彌陀成為一體,阿彌陀佛的實相涅槃功德,成為凡夫的功德,所謂「全攝佛德成自德」;淨土法門的往生不依九界自力之心,唯依彌陀名號願力往生。
綜上可知,心內求法者,是指聖道門行者從因地起修,以自力來分破無明,分證法身,達到心淨國土淨的境界。
心外有法者,是指淨土門行者,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直接領受來自阿彌陀佛「果地」圓滿功德的迴施,往生極樂世界後,因為國土淨而心自淨,自然「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直入報土,直登涅槃,直取佛果,而且是三根普被,人人可修,人人可證,人人可得。
是故偈言:
土淨方知心體空。
土淨令人道果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