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與成佛之路近乎一步之遙!
上師嘎瑪(顏班)仁波切
正定,又作諦定:即離欲惡不善之法,成就初禪乃至四禪。謂人攝諸散亂,身心寂靜,正住真空之理,決定不移,是名正定。
正定,是八正道裡的第八項,也是三十七道品的最後一個道品。三十七道品一開始是四念處修觀,而後修四種神足的禪定,而正定便是與四神足(四神足,是四種定境,又名:四如意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定根、定力、定覺支相應的解脫定。
禪定的定義爲「心一境性」,性質是念頭止於一個境界,止於一點上;是由五停心,特別是數息及不淨二觀,另有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修習而成。
定,是有層次與階段的。正定,是最高而殊勝的出世間禪定。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心能夠比較穩定,情緒不易受到波動、起伏,似乎有點定力、定功,似也可以稱之爲定,但不是禪定。真正修行禪定的方法而得較深的定,共有「四禪八定」的層次,四禪是色界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每一禪就是一個定的層次;而入第四禪後又有四種深定,是無色界的定;實際上就是四個禪天之中,有八個層次的定。
正定,是以真智入無漏清淨之禪定,以無漏定爲體。正定即是心一境性,不向外馳散,正定有初禪至滅盡定,禪定時的用心不外兩種情況:
(1)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並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單一之定境中;(2)觀(毗婆舍那):於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觀察實相。修「止」能暫伏煩惱,但不能除去煩惱;修「觀」則能除去所對治的煩惱。
到達正定的階段,即是:「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是謂正定」,即舍欲界五蓋及一切惡。身心皆安定的狀態。
八正道是先由正見而知正思(志)、正語、正業、正命,爲成就此道,而精進以求正方便,再至正念,最後得正定,解脫而得涅槃之悟。正定,可以成就果位,定中之慧,有大利益,得一切智知,是爲正定。
佛在《大寶積經》第82卷[鬱伽長者會第十九]中,與鬱伽長者的一段對話:「……守護正法,信於業報,是名正見;斷於一切妄想分別,是正思惟;隨所解法,而爲演說,是名正語;除盡業漏,是名正業;斷除結習,是名正命;勤趣於定,是名正進;不忘諸法,是名正念;得一切智知,是名正定……」。
那麼,得一切智知,是名正定。何謂得一切智知?即一切智智。一切智智是佛的智慧!《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一切智與一切種智的差別,謂善知總相者爲一切智,善知差別相者爲一切種智;前者爲聲聞、獨覺之智,後者爲佛智。……有時爲區別聲聞的一切智與佛的一切智,而將佛的一切智稱爲一切智智,得此智的佛稱一切智知人……。
由此可見,能真正到達正定的修爲階段,那麼離成佛之路也就是近乎一步之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