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您是本帖的第 238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omahhum999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大大善知識
文章:6629
積分:5722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10年2月21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omahhum999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淨界法師

 

  諸佛菩薩,他一方面想辦法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一方面在廣大的人事當中積功累德,這個積功累德當然不會白費,成就他的身心世界有十種自在,他這個「六波羅蜜多」,剛好是配四種自在。

 

  【此中壽自在、心自在、眾具自在,由施波羅蜜多圓滿故;業自在、生自在,由戒波羅蜜多圓滿故;勝解自在,由忍波羅蜜多圓滿故;願自在,由精進波羅蜜多圓滿故;神力自在,五通所攝,由靜慮波羅蜜多圓滿故;智自在、法自在,由般若波羅蜜多圓滿故。】

 

  菩薩的身心世界有十種自在,剛好是配六波羅蜜。我們一個人經常喜歡佈施,他的未來的果報有三種自在:第一個壽命自在。佛陀的應化身來到世間,他住世的壽命,能夠長短自己決定,他這個壽命能夠自在。第二個心自在。壽自在是法施,經常用佛法佈施,就會招感壽命自在;這個【心自在】是無畏施,這個心自在,就是佛陀的那一念心,不受一切世間法之所染污。

 

  我們常說:【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你經常用這種安慰、鼓勵的言詞來開導眾生,使令眾生離開怖畏;這樣你在整個修行當中,就容易得到心自在,外在的這些干擾,你就不容易受干擾。你說:誒,有些人很容易受干擾。這個經常安慰別人的這個人,他不容易受干擾,心自在。

 

  【眾具自在】,這個是財施,這個眾具指的是生活的資具,他不會匱乏,這個地方就是你因地的時候,喜歡用財物佈施。譬如說:佛陀有一個阿羅漢的弟子阿那律尊者,在所有的阿羅漢當中,他的特色就是成就眾具自在。他在出家前是個王子,一天,他跟王宮大臣玩遊戲輸了很多的餅乾,他跟他的母親要餅乾說:這個餅乾不可能沒有的,應該是隨時充滿的。結果他母親說:你不相信,我把這個空盒子打給你看吧。她一打開的時候,這個空的餅乾盒又充滿了餅乾。阿那律尊者後來出家,他跟那些師兄弟去托缽,有時候遇到富貴人家,也有時候遇到貧窮人家供養比較差;但是任何一種粗劣的飲食,一進到阿那律尊者的缽裡面,就轉成甘露味,他的缽裡面不允許有這種粗劣飲食出現。有時候吃不完,他把這個缽裡面的東西拿出來,分給其他的師兄弟,這個飲食一離開他的缽,又變成粗劣的飲食。所以這個【眾具自在】,是說他的生活資具是沒有缺乏的,當然這個是跟他的財富佈施有關係,這個地方講佈施。

 

  講到持戒,一個喜歡持戒的人,在他未來的生命相續當中,他容易得到二種的自在:一者【業自在】,二者【生自在】。這個業自在指的是他的身口意隨心所欲,自然能夠成就莊嚴。我們講身口意的莊嚴,一般人意業容易莊嚴,我內心當中保持清淨;但是他講出的話,別人不見得喜歡聽,他的動作別人也不見得看得歡喜,所以口業、身業的莊嚴是不容易的。

 

  你看懺公師父,有一個在家居士,他是做生意的有錢人,帶點憍慢,他說他第一次到蓮因寺的時候,不知道誰是懺公師父,他遠遠看一個老和尚過來,他就被他那種威嚴的身業所攝受,然後就很自然的拜下去,從今以後就歸依三寶。就是說,一個人持戒久了以後,他的內心調柔清淨,調柔清淨的時後,他很自然所示現的身業口業,就得到一種莊嚴自在。當然這個地方的持戒,不是四眾戒而已,是那個微細戒都持得很如法的,他的身口意就很自然現出一種高貴的氣質,得到這種「業自在」。

 

  「生自在」,這個「生」指的是在三界受生,能夠隨願往生而得自在,他想要到哪裡去,他就可以到哪裡去:他要到初禪、他要到這個欲界的天,到哪一天都可以的,因為他持戒的關係。我們一般人說,「這個人很富貴」,其實富跟貴是不一樣。這個人他喜歡佈施,如果這個人不喜歡持戒,那這個人他很有福報,資具很豐富,吃得很好、住得也好、穿得也很好,但是你看他就是沒有貴氣,看起來很俗氣。

 

  如果你因地的時候,只喜歡持戒不喜歡佈施,你這個人會有貴氣,但是你的資具不一定會很充足。如果你因地的時候喜歡佈施、又喜歡持戒,你會有福報、又特別有莊嚴的貴氣,他這個自在是因果的招感。這個佛菩薩在多生多劫的生命相續當中,因為持戒的關係,得到身口意三業的自在,以及這個三業受生的自在。

 

  【勝解自在,由忍波羅蜜多圓滿故。】這個勝解的意思,是說他的內心能夠轉變一切所緣的境界,比如你看到這個地方有一堆火,熱惱的火,但是菩薩說這個火是一個清涼水,它就轉成清涼水。為什麼呢?因為佛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他經常修習【忍波羅蜜】,你用任何的惡因緣去刺激他,他的內心會產生一種安忍不動的力量,於諸境緣安忍不動。他每一次受到刺激,就累積一種忍辱的力量,這種忍辱的力量不可思議;等到這個忍辱的力量功德成就以後,他就可以用那個忍波羅蜜的力量,得到【勝解自在】。

 

  你說來到一個不好的環境,菩薩說這個環境是怎麼樣的,這個環境就隨順他心裡所想的,就產生變化。為什麼呢?因為他累積一種忍波羅蜜的力量在心中。我們經常說:心跟境接觸的時候,這是一個所緣境,這是一個明瞭的心,這二個接觸的時候,關鍵點是看誰先動。風動?幡動?結果都不是,是仁者心動。你心一動,你這個心就被環境牽引了;你心不動,環境就跟著你走。就是說心跟境到底是誰的力量比較大?就是看誰先動,就知道哪個力量大。

 

  【願自在,由精進波羅蜜多圓滿故。】這個願就是心中的願望,【勝解】是說這件事情已經出現了,我去改變它;這個願就是這件事情還沒有出現,我希望我來生能夠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心中有願望。這個人他如果多生多劫是修精進的,他在修習功德的時候,凡事是有始有終,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人,他做什麼事,我只要發願,我要拜三千佛,三千佛我一定把它拜完。這當中有什麼挫折障礙,他完全無所畏懼的,他凡事都是堅持到底,決不放棄。他養成這樣的一種力量,這個人他心中不能隨便發願,他一發願,這件事就會出現,因為他得到【願自在】,精進波羅蜜多就會招感願自在。

 

  【神力自在,五通所攝,由靜慮波羅蜜多圓滿故。】這個神通力,這個地方指的是五種神通,除了漏盡通以外的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這個是由四禪的禪定【波羅蜜多】所成就的神通。

 

  【智自在、法自在,由般若波羅蜜多圓滿故。】這個般若的法門,你經常聽聞佛法如理思惟,會產生二種自在。

 

  第一個【智自在】,智慧,這個智慧指的是你能夠善知眾生根機的差別,你一跟他接觸,你就知道這個人的根機,是人天種姓、是二乘種姓、是大乘種姓。連阿羅漢都沒有這種力量,因為阿羅漢他不想廣學法門。

 

  第二個【法自在】,這個法自在是我們能夠安立種種的法門來攝受眾生。前面是看根機,這個是施設法門。就是說,你這個人經常喜歡廣學大乘佛法,聽聞角度,他是偏重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娑婆世界這個八相成道的這個丈六比丘相,偏重在講讚歎這應化身的十種自在。大乘法教如理思惟,你在未來的果報當中,你的智慧會比一般人來得廣大,你在觀察眾生的根機、你在施設種種的教法,會比一般人高明多了,這個就是「由般若波羅蜜多」所成就的。

 

  這十種自在,在法身當中,他所讚歎的是偏重在應化身,就是從釋迦牟尼佛角度,他是偏重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娑婆世界這個八相成道的這個丈六比丘相,偏重在講讚歎這應化身的十種自在。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3/9/10 上午 08:55:36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