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諸葛亮和司馬懿相比,為什麼千古流芳的卻是諸葛亮?原因在這裡
因為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
古代什麼職位最危險?不是君臨天下的皇帝,不是位居東宮的太子,也不是六宮之主的皇后,而是獨攬大權的輔政託孤大臣,自古以來凡居此位者結局大多只有兩個,推翻皇帝自己上位或被皇帝清算。諸葛亮開創了權臣的第三個結局,即君臣和睦,互不猜疑。
其實能做到這一點的難度可謂逆天。一般而言作為託孤大臣,獨攬大權,架空皇帝,肯定會有很多人前來依附自己,勢力必然膨脹,皇帝很難不產生忌憚,再加之身邊小人離間,保障君臣和睦難度很大。作為實際的執政者,在執行政策時難免得罪部分人的利益,甚至得罪皇帝,一旦失去權力極有可能被反攻倒算,所以在互不信任的前提下託孤大臣往往踏上一條不斷攬權以求自保的不歸路。
從自身而言一朝掌握無上權力難免陷入利令智昏的地步,即便自己修養很高也保不住下面的家眷、家奴仗勢欺人。霍光對於漢朝也可謂兢兢業業,但其妻霍顯為了能讓女兒上位居然毒死漢宣帝原配皇后。霍光的家奴也仰仗主子的權力作威作福,有首《羽林郎》的樂府詩便刻畫了霍光家奴馮子都仰仗主子勢力胡作非為的嘴臉。
所以自古以來託孤輔政大臣下場一般不外乎被清算或上位兩種。從霍光、王莽、司馬懿到西晉的楊駿,再到宇文護、楊堅,乃至明清的張居正、多爾袞、顧命八大臣皆未能跳出這個怪圈。唯獨諸葛亮,身居高位而不自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好色、不酗酒、不縱情歌舞,不以公謀私,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自表後主》
臨終前也沒有把權力移交給自己的兒子、弟弟,卻仍不忘以德勉勵其子諸葛瞻。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
諸葛亮幾乎是匯集了古代儒家所提倡的所有品德於一身的楷模,論才智蕭何、韓信、王猛皆是一代人傑,絲毫不亞於諸葛亮,論權力司馬懿、桓溫、高歡、宇文護均獨攬大權,論品德歷史上堅守儒家道德操守的名臣也不少,但是集智慧、權力、道德於一身者只此諸葛亮一人。
再看司馬懿
司馬懿在曹操時期是一步步做上來的,先是在丞相府做文學(負責寫文章),然後被曹操安排去陪曹丕。在陪伴曹丕的這段時間裡,才是司馬懿累計政治資本的重要時期,他成為曹丕的「四友」之一(另外三人是:陳群、吳質、朱鑠)。
在曹操最後幾年,司馬懿又被安排到丞相府擔任主簿,曹操在洛陽逝世時,司馬懿還參與治喪工作。
曹丕繼位後,便把司馬懿征為尚書、侍中這些要職,天天陪伴身邊。司馬懿憑藉卓越的能力,得到曹丕更多的信任和重用,例如在黃初五年(224),曹丕率軍討伐孫權時,還讓司馬懿坐鎮許昌。
曹丕逝世後,設了託孤四重臣輔佐太子曹叡登基,這四人是兩位曹魏宗族:曹真、曹休,兩位「四友」之二:司馬懿和陳群。
隨著時間推移,曹休、曹真、陳群先後逝世,特別是在曹休、曹真這兩位曹氏宗族將軍逝世後,魏明帝曹叡也更加依賴司馬懿的能力,司馬懿在軍權地位上得到提拔和重用。
早些年,司馬懿指揮過滅孟達的新城之戰,在曹真逝世後,司馬懿還在坐鎮關中與諸葛亮對峙,等到諸葛亮逝世後,司馬懿又負責指揮了消滅遼東公孫淵的戰役,一舉剷除了這個割據地方幾十年的軍閥集團。——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不容小覷。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重,在中書令孫資,監劉放的運作下,曹叡最終選擇了曹爽和司馬懿輔政的託孤安排。
——自此,司馬懿才有了左右朝政的能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馬懿以七十歲高齡突然發動政變,指著洛水發誓不要曹爽兄弟性命,卻出爾反爾誅殺曹爽三族,從此讓其司馬家族成為曹魏帝國的權臣家族。
——到此為止,可見:司馬懿跟諸葛亮的權臣之路,完全不一樣。
諸葛亮靠著的是與劉備的「君臣相知」,劉禪的「事之如父」,
司馬懿則是靠著曹丕曹叡父子的信任和晚年的「言而無信」。
兩年後,司馬懿病逝,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繼續掌控曹魏帝國朝政,最終在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由魏相國、晉王司馬炎完成禪代,建立晉朝。
後世對諸葛亮、司馬懿的評價
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在當時就已經很高了,例如晉武帝司馬炎建國後,還曾向故蜀漢帝國官員樊建詢問諸葛亮的治國的故事,樊建評價諸葛亮:「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
司馬炎聽後,感慨:「善哉!要是我得到諸葛亮這樣的人輔佐我,哪會有我今日這樣辛苦啊!」
——看看,司馬炎都被諸葛亮「圈粉」了。
其實,作為帝王的司馬炎來說,他更看中的是諸葛亮和劉備「君臣相知」的關係,這也是後世帝王都非常羨慕的事,而實際在後世,也就是苻堅和王猛算是一對「君臣相知」,再往後,就沒有哪位後世帝王和臣子能做到了。
例如,清朝雍正皇帝對大將軍年羹堯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結果,當年羹堯做了一些出格的事後,雍正便無法容忍了,最後羅織罪名把年羹堯抓到牢獄中,逼他自殺了。可見,帝王和臣子之間想真正建立起推心置腹的信任,真的是很難了,雙方必須都要有極高的政治智慧,而且……劃重點:要有人品司馬懿不被後世帝王待見的重點在於:他晚年在高平陵事變時表現出的人品低劣!
政變之時,他跟太尉蔣濟信誓旦旦地說「絕不要曹爽兄弟的性命」,又拉著尹大目(曹爽的親信)的手,指著洛水發誓。司馬懿用誓言換來這些人的信任,讓他們去忽悠曹爽兄弟放棄抵抗,甘心接受「法律的制裁」。以至於曹爽兄弟們傻乎乎地相信了這鬼話,還互相安慰說:「我們至少還能做個富家翁。」
在曹爽兄弟投降後,司馬懿又馬上出爾反爾,以謀反罪將曹爽兄弟及其黨羽屠戮一空,這種言而無信的行為,把蔣濟活活氣死了。
到了東晉時,有一次,晉明帝司馬紹問王導一些祖輩創業建國的故事,王導把司馬懿及司馬昭的故事(高平陵事變及曹髦之死)說了一遍,司馬紹聽完後,覺得非常羞愧,趴在床上說:「若如王公所言,我晉朝的天下哪還能長久啊!」
——看看,司馬家的子孫都瞧不起祖輩們的所作所為。
從帝王治國的角度上看,諸葛亮流芳千古也是必然的事,每位帝王都有司馬炎的心態:如果我有諸葛亮這樣的忠臣輔佐我,那該有多好啊!
至於司馬懿這樣的人,在後世的後趙皇帝石勒就評價過: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每位帝王都不希望朝廷中有司馬懿這樣的大臣。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行為比較
最後,簡單比較一下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一些事跡。
【對待敵國百姓】
諸葛亮: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諸葛亮在曹魏帝國境內作戰,不侵擾百姓。
司馬懿: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
——司馬懿攻破遼東公孫淵後,屠殺百姓。
【對待政敵】
諸葛亮死後,曾經的政治對手,李嚴、廖立都為他哭泣,李嚴更是激動得病死。
司馬懿,殺曹爽、殺王凌。凡事阻礙自己的人都得死。
【留給子孫後代】
諸葛亮病逝時,兒子諸葛瞻尚且年幼,也沒有培養家族勢力,臨終前與劉禪商議,把丞相府事務全部轉交給蔣琬。後來的繼任者費禕、姜維都以克復中原為己任,可以說是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最後在蜀漢滅亡前的綿竹之戰,諸葛瞻拒絕鄧艾以高官厚祿的誘降,以死殉國。
司馬懿逝世後,讓兒子司馬師繼承他全部的政治資產,繼續在曹魏帝國打擊異己,壟斷權力,廢立皇帝,到了司馬昭、司馬炎手裡,以至於改朝換代。
諸如此類。
所以說,諸葛亮流芳千古是理所當然之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12/24 下午 03:59:11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