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依止上師學法是什麼樣的狀態呢?曾經有成就者說:「在修行的過程中,依止上師學法,就像將白布放到染缸裡去染色一樣,多少都會染上顏色。」不論上師的證量成就如何,身為弟子的不論可以學到幾分,至少應該在習氣方面會有所調伏,比沒有學佛之前更為進步。但是,也有一些人,雖然經歷百次以上的求法,心性上還是跟以前未學佛時並無二致,沒有在心性上下功夫,這種人必定成為佛油子或是輕易毀失戒律的人。佛法可以調伏惡人,但是卻很難調伏佛油子。
西藏人說:「酥油可以浸潤軟化堅硬的牛皮,但是卻無法軟化裝酥油的牛皮。」藏民會將擠下來的牛奶提煉出奶油後,放進牛皮袋裡,可是裝酥油的牛皮袋用久之後,酥油也軟化不了牛皮,就算是放在酥油裡煮,裝酥油的牛皮袋也無法被軟化。但是牛皮就不同,牛皮本來有點硬度,但是只要用一些酥油來處理,牛皮就會變得柔軟,可以用來縫製衣服、鞋子。
其實這跟學佛修行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人剛學佛的時候,佛法會入心,對人產生良善的影響,可是如果時間一久,自己心續上沒有隨著佛法的知見來調整習氣,以正知見來熏修自身的話,我慢心會漸漸地滋長茁壯,雖然已經聽聞很多取捨善惡之法,縱使了解因果業力的成因,但是卻絲毫無法將佛法融入自心,生不出正見。
也有一些學佛之人,看似學養豐富,對佛經典籍十分熟稔,戒律、戒相也是了然於心,講述佛法可謂條理分明,論證觀點也鮮少有人可以勝過他,甚至有的被推崇為一代大師,然而因此心存傲慢,沒有將佛法運用到自相續的調伏,不接受別人的規勸,甚至一戒都未守持,每個時代都會有像這樣的人。在佛陀住世時,有提婆達多、善星比丘此類人,現在是末法時代,這樣的人更是多如牛毛,令人慨嘆不已!
學佛的目的,在於讓我們從無明中醒悟,掙脫六道輪迴的枷鎖。但是這樣的學法反而種下進入更深的輪迴裡。蓮師曾經開示:「切莫攝受佛教油子之眷屬,切莫親近失毀誓言之道友。」可是我們怎麼分辨是不是佛油子呢?事實上,可以從此人有沒有傲慢心來斷定。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只要聽到一句正法,我們就要非常珍惜地融入心中來修持。依止上師學習佛法的目的,也是想要模仿上師的身口意,受持上師外內密所有的功德,就好像用陶土從佛塔的印模中,印出佛塔擦擦一樣。當然,在依止一位上師學法之前,必須要先確認是否真的是一位善知識,值得我們一生或生生世世追隨的上師。如若不然,跟錯善知識那無疑是以盲引盲,師徒二人極有可能相率墮入三惡道。
—— 擷取自第14章 內不共加行(不共內前行)─上師瑜伽.《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