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讀書討論版(Life論壇) → 【轉貼】印光大師說故事 : 投胎後,四位僧人轉世 竟然都不信佛

您是本帖的第 29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印光大師說故事 : 投胎後,四位僧人轉世 竟然都不信佛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意淨言靈
等級:版主
文章:12835
積分:125535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印光大師說故事 : 投胎後,四位僧人轉世 竟然都不信佛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譯文】

 清朝乾嘉年間,有三位禪僧是同參道友。 死後,一人投生在江蘇,叫彭文章,一人投生在雲南,叫何桂清,一人投生在陝西,叫張費。 三個人裡面,只有彭文章記得前生的事,他後來入京會試,見到了另外兩人,就跟他們說起前生一起當僧人的事。 那兩人雖不記得前生的事了,但他們一見如故,成了莫逆之交。

 殿試,彭文章中狀元,何桂清中榜眼,張費中傳臚。 彭文章也當過主考學台,但是很貪色,後來死在自己家裡。 何桂清當了南京製台,洪(秀全)楊(秀清)造反,南京失陷,他被皇上問罪賜死。 張費還教過咸豐皇帝書法,回族人要造反,把他騙去殺了。 這三個人,也不是平常的僧人,可惜都不知道求生西方,雖然得到一點洪福,其中有兩人不得善終。 彭竟然貪著女色,下生後世,只怕更加不如此生了。

 
又有蘇州的吳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學問、道德、相貌都很好。 民國十年,他朝普陀山時來見我,自己說他的前生是雲南的和尚。 因為他當時只是過來燒香,沒有時間多談,所以我也沒有詳細詢問其中的緣由。 

民國十一年,我去揚州刻書,到了蘇州一弟子家,就去見他,感覺與他宿世有緣。 等到見面交談,他竟然完全忘記了,我們從此永無來往。 到民國十九年,我在報國寺閉關,到十一月,吳引之先生與李印泉、李協和二位先生來見我。 

我問:“你怎麼知道自己的前生是雲南的僧人呢?”他說:“我二十六歲做了一個夢,到了一座寺院,我知道那是雲南某縣某寺,所見的殿堂 房舍、樹木形狀,都像是經常見到,在夢中也認為自己是僧人。”醒來後夢境記得很清楚,就一條一條記錄下來。 

後來有一位朋友到那個地方去作官,還記得這位朋友的名字是張仲仁先生。 他把我的記錄拿去一對照,絲毫不錯。 

我說:“先生已八十歲,來日不多,應當恢復前生和尚的事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才能不辜負前生修持的苦功。”他說:“念佛怎麼希奇?”

我 說:“念佛雖然不希奇,世間沒有幾個人念。頂不希奇的事,就是吃飯,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不吃飯,此種最不希奇的事,你為什麼還要做?”他不能回答, 但還是不肯念。 他問二位李先生,你們念佛嗎? 他們回答:“念。”他還是不念佛。
 
到十二月三十的晚上要點燈的時候,他就去世了,正好滿八十歲。 這人前生也很有修持,所以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 但是他今生只恪盡倫常,佛法也不相信了,真的是大大可哀啊! 然而這四人,都還沒有證悟,即便已經有所證,都沒有斷盡煩惑,也難出離生死。 比如唐朝的圓澤禪師,曉得過去未來,都還不能了生死,何況只是去得好,就會了嗎?  

(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原文】
 
清乾嘉間,有三禪僧,為同參,死後,一生江蘇,為彭文章,一生雲南,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唯彭記得前生事。 後入京會試,俱見二人,遂說前生為僧事。 二人雖不記得,一見如同故人,成莫逆交。 殿試,彭中狀元,何榜眼,張傳臚。 彭也放過主考學台,然頗貪色,後終於家。 何作南京製台,洪楊反,失南京,被皇上問罪死。 張尚教過咸豐皇帝書,回回要反,騙去殺之。 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雖得點洪福,二人不得善終,彭竟貪著女色,下生後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蘇州吳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學問道德相貌俱好。 民十年,朝普陀會餘,自言伊前生是雲南和尚。 以燒香過客,不能多敘,亦未詳問其由。 十一年,餘往揚州刻書,至蘇州一弟子家,遂訪之,意謂夙因未昧。 及見而談之,則完全忘失了,從此永無來往。 迨十九年,餘閉關報國寺,至十一月,彼與李印泉,李協和二先生來。 餘問:“汝何以知前生是雲南僧?”伊雲:“我二十六歲做一夢,至一寺,知為雲南某縣某寺,所見的殿堂房舍,樹木形狀,皆 若常見,亦以己為僧。”醒而記得清楚,一一條錄。 後一友往彼作官,張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 持去一對,絲毫不錯。 余曰:“先生已八十歲,來日無多,當恢復前生和尚的事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雲:“念佛怎麼希奇?” 余曰:“念佛雖不希奇,世間無幾多人念。頂不希奇的事,就是吃飯,全世界莫一個人不吃飯,此種最不希奇的事,汝為什麼還要做?”伊不能答 ,然亦不肯念。 伊問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 答曰:“念。”伊仍無下語。 至十二月三十夜,將點燈時去世,恰滿八十歲。 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 今生只盡倫常,佛法也不相信了,豈不大可哀哉! 然此四人,均尚未有所證,即已有所證,未能斷盡煩惑,也難出離生死。 如唐朝圓澤禪師,曉得過去未來,尚不能了,況只去得好,就會了乎?  (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轉發也是積陰德種福田的好方法

💡感言:

信佛很難,
需要五輩祖宗行善積德,
家族裡才出一個念佛人。
你能學佛念佛,
不但是家族沾你的光。
至少要五輩沒有殺業才會有一個人信佛,
並不是說我們多麼有本事。
就是說,
要五代人都沒有大的業障,
家族中才會有一個後人信佛。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5/2/27 上午 08:16:27編輯過]

六字名號隨口出,佛光一路伴君行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5/2/27 上午 08:15:24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