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樓
首先是主業會(Opus Dei),作者先解釋跟主業會相關的事實部分:虔誠、肉體苦行,以及近年被懷疑有洗腦、強制等控制行為而引發爭議(這應當是民主自由時代,該團體仍要求嚴苛的紀律與聽命順服,所帶給人的困惑)。
「達文西密碼」書中描述:「主業會這個天主教社團由西班牙神父施禮華創立於1928年,提倡回歸保守的天主教徒價值觀,並鼓勵其成員在生活中犧牲….」(p037)這部分資料是真的。
其實主業會的宗教態度,正是一種苦修主義,它在天主教系統中有非常久遠的歷史。
苦修主義,來自希臘文askesis,字義是操練,它是指一套屬靈操練的系統,主要目的就是要除去撒但藉世界及肉身加諸信仰者的枷鎖。它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共通原則就是貧窮、貞潔與順服,放棄世上、肉身的快樂,服從屬靈導師的引導,使靈魂日漸提升,進入與神同在的境地。
耶穌在曠野受40天試探,是苦修主義的榜樣,因此在耶穌時代就已流行苦修,起初苦修者選擇沙漠地區,但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在西元250年左右,有一群隱士住在埃及中部的山洞之中,並將苦修主義傳遍地中海一帶,領導人物是巴西流(Basil)與耶柔米(Jerome)。
早期因著羅馬帝國大肆迫害基督徒,苦修主義者多半選擇退隱遺世獨立,因此修士monk希臘字源原意是孤寂,不過當基督教國教化後,苦修也就包含了社會服務、宣教等內容。
儘管有很多信徒反對苦修,但苦修主義還是慢慢變成了「聖潔」的標準記號,教宗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要求所有教士及羅馬教會都要實行苦修,到1123年亞特蘭第一次會議(First Lateran Council),已轉變成必須守獨身。
苦修主義原本是個人獨自進行的,但巴西流主張群體苦修,這就成為修道院的來源。中世紀最大的修道院系統,是本篤會(Benedict)。而後隨著幾百年下來的演變和發展,修道院距離原初的貧窮、貞潔與順服已太遙遠,因此又有很多修道院發起改革運動,這就是後來出現熙篤會(Cistercians)、道明會(Dominicans)、普利孟特瑞會(Premonstratensians)、方濟會(Franciscan Order)等的原因。
一般來說,修士的苦修包含個人性及群體性兩種。個人性的苦修要求嚴格的尊守紀律與自制操練,特別是針對肉體方面,因為他們認為與神相交的主要攔阻,就是在邪情私欲。群體性的苦修則特別重視禮儀(Liturgy),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敬拜生活,包含音樂、禱告、聖禮等等。
至於「達文西密碼」一書中所提到的聖殿武士團(Knights Templars),這是在十字軍出現以後,所出現的一種軍事化的修道院組織,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聖殿、朝聖徒、並攻擊回教徒;另一個修道院組織是聖約翰武士團(Knights of St. John),它又稱慈善武士團,是十字軍為保護病患而設。
天主教日漸腐敗、加上黑死病蔓延人口銳減,修道院也隨之式微了,很多改教者從修道院出走參與改教運動,馬丁路德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強烈主張傳統的修道生活是不足夠的,教會一定要改革才能復興靈性。
修道主義在經過改教運動的批判後,於啟蒙時代和二十世紀繼續遭逢激烈的批評,不僅他們的貞潔、貧窮、順服被懷疑,批評者也質疑他們的非人性化、與與世隔絕不合現代人的需要,因此苦修主義光榮的日子也就一去不返了。
這多少可看出來「達文西密碼」一書的作者會拿「主業會」來嘲諷的原因。
主角之一西拉繫苦修帶與鞭打自身的行為,其實是典型的苦修主義,這在天主教傳統中並不陌生。
不過,西拉的行為還混雜了個人不幸過去的苦毒怨憤、對自我徹底的否定、心靈扭曲、以及極端保守的基要派的觀念,因此他很容易被利用,以上帝之名進行迫害謀殺,他行兇後仍認為這是為了上帝的緣故、因此是聖潔的,這絕對不是苦修主義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