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乘的涵義與殊勝
密乘略知
整個佛法的中心都環繞著離苦、得樂兩個主題。但是因由眾生的根機不同,而有不同層次的開展。最下層的世間乘,以業果為中心勤修善業、斷除惡業,將來避免苦果得到樂果。出世間乘分聲聞乘及大乘。聲聞乘以出離輪迴為中心,斷除流轉根本--煩惱。大乘以希求佛果的菩提心為中心,圓滿佛果的福德、智慧二種資糧。此乘又分顯密二教。
世尊傳授密法,往往在特別的因緣及非公開的場合傳授。佛滅度後,大量的密續經典多由空行母保存,幾百年間,大乘顯教與密乘隱微。直到西元五、六世紀,無著大弘唯識大乘,接著開始有行者至鄔金國土請密法,印度的密乘才開始弘行。為何密乘的傳授都如此秘密?蓋此妙道,是佛陀為了一些具足大悲心、勇猛精進,想要速疾成就、利益眾生的利根者而宣說的。這種妙道雖然成就的速度快,同樣地,障礙、危險性也高。不是真正具器的弟子,是不能輕易傳授的。而在修習過程中,感應也特別多,沒有純淨的動機以及認知,便往往被這些感應而帶偏。執此為殊勝成就,忘卻真正佛法中的大悲心、菩提心、般若智慧等內涵。所以僅僅對於具器弟子秘密傳授,是怕其餘眾生無法領受而產生邪執、退墮,造下極重的罪業。但是,實際入門時,亦有其方便善巧之處。密乘分:事、行、瑜伽、無上瑜伽四部,即是隨著行者於生起空觀及本尊瑜伽的能力不同而設立。並以前三部為進階,趣入最深廣的無上瑜伽部。故密乘的內涵,絕非浮泛輕易,亦非飄渺無門。此二特點,當於後文詳述。
密乘殊勝
密教雖然深奧難持,但是的確有其稀有殊勝之處。據教典記載:賢劫千佛中,只有四尊佛宣說密乘。而本師釋迦牟尼佛便是其一。一般來說,若依顯教的走法,最快也要三大阿僧衹劫才能成辦佛果。但對於一些想快速利益有情,大悲心特強的上根行者,則無法容許任何成佛道路上的些微遲緩,因此,佛特別針對此類有情宣說密法。總的來講,顯教與密教的目的,都是為了成佛、利益眾生。他們在基礎道次--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的修習上,也是相同的。而密乘之所以殊勝處,即在於能速疾成辦佛果之法、色二身。成辦此身之因便是修習智慧與方便二分,直到圓滿。而密教再智慧與方便二者的融合,教於顯教由為善巧殊勝。若不破所受誓言戒,最遲必能在十六生中成就。因此,修習密法的速度是大大超過於顯教之上。此外,密教本身,自有其特殊之處。略舉數點:一、密乘經典在所有經典中有最多、最清楚的教理根據和修法。二、依各修習密乘行者,因其具有極強烈的大悲心策發,願速救脫有情,故能策發起勇猛的廣大心行。三、因修習與本尊相應結合之法門,觀見自身即佛、本尊,故能速疾清靜自身心相續之不純潔。四、透由修習生起圓滿之次第,能將外在環境、種種五欲受用,及內在慾望、煩惱妄見轉為道用。亦能轉換內在身中各個蘊、界、支分、氣脈、明點、輪處為佛色身及法身之因。透過這種修習方法,不僅能快速清靜成就自身相續,也能善巧運用這些方便道用來利益眾生。究竟成佛時,即能成滿清淨身分、處所、受用、事業等四種功德。因此,密法所具備之意義及不可思議的功德、威力,絕對是一位悲心深廣的大乘行者所希樂的一條速疾道。
如何趣入密乘
佛陀為了不同條件的眾生而宣示各種法門,目的是要引導眾生達成共同的目標--佛果。在這個前提之下,與其把人天乘、小乘、顯乘、密乘看成截然不同的優劣派別,倒不如說是一條漸進佛位的必經之路。因此學密者必須先具備人天乘的皈依、十善法,進而生起對輪迴苦因厭離的小乘出離心,並推己及人,發起願度眾生出離輪迴的大乘菩提心;同時對於滅除苦因的空性見有正確的認識,再配合六度波羅蜜,才能趣入密乘。簡而言之:必須有小乘、大乘顯教作為基礎,才能學密。否則徒事念咒、修本尊法等儀軌,而無上述之基礎,只能算是外道法,並非佛教的密法。
學密者最重要的入門步驟,是先依止據清淨傳承的上師,必須有源自金剛持佛的清淨、無間斷的傳承,及其他種種條件。倘若不具足,則學法者難以達到密成果位的成就。所以弟子不能急於修法,而隨便找上師傳法。必須有耐心的等待、觀察。若已得到具量上師,則需求受灌頂,灌頂即代表得到上師的開許,能趣入壇場。弟子也因灌頂加持而清靜了種性。受灌頂已,必須嚴持誓願戒。若是前三部,僅需受菩薩戒;若是無上密部,則需持受密乘戒。總之,學法者必須具備內外各種艱難的條件,方能成就密乘果位。一般人若今生無具足成就的因緣,但是能努力種下來生能成就的因,也是相當的殊勝!故而,若是發心希求受學密法之悲願行者,皆當從顯教的基礎中漸次深入,未來所成就的果位定是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