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唐朝的軍事

您是本帖的第 5247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唐朝的軍事
qqw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1965
積分:2075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qqw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唐朝的軍事
唐朝一統中國之後,太宗、高宗、武后先後對外用兵,擊敗北方的東突厥與西突厥,在西北攻滅高昌、收其地為州縣,重新控制西域,在東北滅高句麗和百濟,並在白村江戰役擊敗日本援軍。到玄宗時,唐朝對外擴張達到頂峰,勢力甚至遠達中亞與新興的黑衣大食(即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阿拔斯王朝)相遇。但唐朝經安史之亂後一蹶不振,不僅無力保持前期擴張的成果,還要依靠吐蕃、回紇的軍事實力以對抗藩鎮的割據勢力。雖然唐朝朝廷獲得過對淮西、劍南等地藩鎮的軍事勝利,但是無法阻止地方割據的大勢。唐朝廷就此衰落下去,在對外戰爭中也接連失敗。京城長安甚至一度被吐蕃攻陷,西南的南詔也曾聯合吐蕃佔領過成都。

唐朝早期繼承隋朝制度實行府兵制。府兵制的基本單位是折沖府。府分三等。上府一千兩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軍府長官為折沖都尉,副職為左右果毅都尉。府兵稱衛士或侍官。軍府隸屬於十二衛和六率。軍府最多時有六百三十四個,其中三成以上駐紮在關中,保衛長安。府兵制是以均田制為基礎的農兵合一制度。兵士廿一歲入軍,六十歲免役。衛士平時在家生產,農閒時由軍府訓練。其經常性任務是輪流到長安宿衛,叫做番上。戰時則應徵作戰。服役期間免除自己的租調;但口糧和兵器都要自己負責。府兵制實際上是士兵和農民的結合,減輕了國家的負擔。戰事結束後,士兵回府,將領回朝,降低了將領擁兵自重的危險。府兵制的主要缺點在於動員速度慢,用兵時間過長會影響農業,而且免除士兵的稅賦對朝廷收入也是一個損失。因此,太宗、高宗及武后時已經採取過臨時徵募士兵的辦法作為對府兵制的補充。到玄宗時,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漸被破壞,府兵大多逃散。玄宗天寶年間正式以徵兵制和募兵制替代已經廢壞的府兵制。為了滿足他「領有四夷」的虛榮心,募得的士兵長期駐扎在邊鎮以進行對外戰爭,稱為「健兒」。這些職業士兵與土地沒有聯繫,他們只渴望從邊境戰爭中獲得收益。邊鎮將領通過利益關係和部族關係(很多將領和士兵都來自依附的異族)大大加強了對士兵的控制,埋下了日後禍亂的種子。安史之亂後,唐朝廷在軍事上開始失勢: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回紇、吐蕃、南詔的入侵。例如唐朝需要借回紇兵來平定安史之亂,763年吐蕃軍曾經佔領長安達十五日,南詔軍一度攻打成都並佔領安南直至十國的南漢才收回。唐朝防備南詔之士兵不滿又導致了龐勛之變。後來的黃巢的流寇叛亂導致朱全忠和沙陀人李克用的爭戰,直至唐朝滅亡後仍未平息。


唐三彩的戰馬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現在阿拉伯、新興和信奉(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國、大勃律、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雖然唐朝在西元751年怛羅斯戰役戰敗,經略中亞的進展遇挫,但是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導致華北地區經濟蕭條,使正重整武力的唐朝大軍從此無暇顧及中亞,軍隊必須退回長安一帶平定內亂,終於造成唐朝在往後的一百五十年間吐蕃和回紇勢力興起並佔領原屬唐朝的西半部領土。

唐朝的眾多著名將領中,除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將領、郭子儀、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駢等漢族統帥外,異族將領也佔據了重要地位:比較重要的有混血胡安祿山、史思明、百濟人黑齒常之、高句麗人高仙芝、突厥人阿史那社爾、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懷光、突厥突騎施部人哥舒翰、鐵勒部的僕固懷恩、渾瑊和阿跌光進等。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9/12 上午 09:54:13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2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徵兵改募兵
以下是引用qqw在2007/9/12 上午 09:54:13的發言:

唐朝早期繼承隋朝制度實行府兵制。府兵制的基本單位是折沖府。府分三等。上府一千兩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軍府長官為折沖都尉,副職為左右果毅都尉。府兵稱衛士或侍官。軍府隸屬於十二衛和六率。軍府最多時有六百三十四個,其中三成以上駐紮在關中,保衛長安。府兵制是以均田制為基礎的農兵合一制度。兵士廿一歲入軍,六十歲免役。衛士平時在家生產,農閒時由軍府訓練。其經常性任務是輪流到長安宿衛,叫做番上。戰時則應徵作戰。服役期間免除自己的租調;但口糧和兵器都要自己負責。府兵制實際上是士兵和農民的結合,減輕了國家的負擔。戰事結束後,士兵回府,將領回朝,降低了將領擁兵自重的危險。府兵制的主要缺點在於動員速度慢,用兵時間過長會影響農業,而且免除士兵的稅賦對朝廷收入也是一個損失。因此,太宗、高宗及武后時已經採取過臨時徵募士兵的辦法作為對府兵制的補充。到玄宗時,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漸被破壞,府兵大多逃散。玄宗天寶年間正式以徵兵制和募兵制替代已經廢壞的府兵制。為了滿足他「領有四夷」的虛榮心,募得的士兵長期駐扎在邊鎮以進行對外戰爭,稱為「健兒」。這些職業士兵與土地沒有聯繫,他們只渴望從邊境戰爭中獲得收益。邊鎮將領通過利益關係和部族關係(很多將領和士兵都來自依附的異族)大大加強了對士兵的控制,埋下了日後禍亂的種子。

 

北周、隋,及唐王朝初葉,行徵兵制,沿邊駐紮的邊防軍,平時一直保持六十餘萬人,八世紀二○年代,唐王朝宰相張說認為北方並沒有強大的敵人,上疏建議裁減二十餘萬人,使他們返鄉務農。李隆基猶豫不定,張說說:「長久以來,我都在疆場,對邊防軍情況,了解十分清楚,那麼多人,只不過供將領們用來當自己的衛兵,或替他們私人辦事而已。即令為了抵禦強敵,爭取勝利,也不需要這麼多多餘的士卒,去妨礙農耕。陛下仍然疑惑的話,我願用一家百口的人命,作為保證。」李隆基這才批准。

  

最初,各衛軍施行徵兵制度:人民二十歲成年,服役從軍,六十歲除役,家人又不能免除捐稅差役,長時期下來,士卒的家庭漸貧、身體也漸弱,遂紛紛逃亡,十室九空,民間苦不堪言,張說建議:「另行招募青年,代替徵兵,充當各衛軍戰士;不追查過去,優先錄用;則逃亡的士卒,一定爭先恐後,出來應募。」李隆基批准。十天半月時間,集結精銳部隊十三萬人,分別撥付各衛軍,輪流調派中央服役。「兵」「農」分離,自此開始。

  

新唐書•兵志上說:「唐王朝統治全國二百餘年,兵役制度大體上有三變:最初國力鼎盛時,有府兵,府兵廢後有彍騎,彍騎又廢,而地方性的武裝力量興起。」有些人責備張說廢除徵兵,改為募兵,是一種罪行,事實上,唐王朝時代的徵兵制度,到了張說時,已完全破壞,如果不改作募兵,全國就陷於無兵之境,因為青年大量逃亡,無兵可徵。

  

唐王朝徵兵,是北周帝國草原兵制的一種農兵合一,農閒時實施軍事訓練,戰爭時集合出征。出征時不但伙食、鎧甲要自備,連武器也要自備。在一個簡陋的社會結構中,還可以適應,一旦戰爭頻繁,長期纏鬥,便難以負荷。(其實你只要想想,如果你當兵要負責自己準備鋼盔、迷彩服與一把T65K2,甚至是一台坦克(軍馬)同時也要自己負責維護,作戰時你吃的飯也要自己準備?原本國家每年會給你夠你負擔這些支出的薪水也就算了,但最後國家卻不斷減薪甚至是幾乎沒有,到最後幾乎沒辦法吃飯的你和你的家人能不逃嗎?)

尤其到了後來,貪污盛行,邊防軍將領不得不向中央主管官員行賄,他的財源之一,就來自可憐的士卒。將領們用威迫利誘的手段,要士卒把錢財存放總部保管,然後把他們硬生生凌虐至死(娘親給孩子的一塊平安玉,就足以使孩子死在長官之手),其中有多少悲慘故事,催人淚下!士卒要想不死,只有逃亡。張說之改為募兵,不但使國家的兵源恢復,同時也挽救了多少青年戰士的性命!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9/8/5 上午 09:50:27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8/6/4 下午 12:06:35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3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

seedCard:

唐朝貞觀之治時是玩府兵制
即是有限徵兵制....挑選具有一定財力的富農子弟來加入軍隊


應該說~唐帝國從建立就是以氏族武裝集團成立的
(隋也是一樣)

在到安使之亂之前
整個帝國的軍隊其實是以氏族化的各封建軍來構成

所謂府兵
其實就是一種封建體制的世兵制

以免費賦予免稅的土地持有權
交換士兵的軍役義務
(所以不是因為是富農而有軍役,而是因為具氏族籍而持有土地特權而富有而需從軍役)

府本身就帶有封建土地區的涵義

所謂節度使~就是具備統領數個封建兵區
可掌控該封建氏族'土地和行政權的分權者


這樣看
府兵制就一目了然和很多國家的封建軍體制根本一樣

可以說隋唐這兩個國家是充分的封建軍制國家

也因此再這種國家必須確保軍籍人員土地權的軍制上
軍力的擴編本來就極困難


另外府兵的瓦解其實是在那與江戶的"交替職參"一樣的兵役上的原因

因為所有府兵雖然由節度使調度
但她們須從兵役的卻不是節度使
而是在長安的氏族長-皇帝

因此不論多遠,每年府兵都必須自備糧食'武器從全國的封地自行前往京城執勤

而且一次執勤都是必須做滿1~2個月才能回鄉

而依封地和京城距離不同徵招時間也不同

但是離京城2000里依然要3個月執勤一次
1000里2個月一次
500里內1月2次
50里~100里內一週一次(一月4次)

因此離京100~500里之間和京幾50里是府兵初期最多的封地區

但是隨這後來逐步擴建府兵
府兵封地越來越遠~負擔也業來越大

因此拋棄農地和軍役(脫離府兵)的士兵越來越多

搞到最後就算提高農地贈與量也無人願意入軍籍

最後多半是各節度使在她們的行政區內動用行政資源募兵才維持駐軍力



這就是物理距離和制度使軍力數目面和摧毀軍組織的明證

15691:

府兵制正如同種子卡所說的.....府兵必須去長安戍守....造成府兵的嚴重負擔

如果進去京師要是威風凜然的守著長安城門....平時可以打扮帥氣(重裝鎧甲上陣)的讓自己可以迷倒長安美少女們就算了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偏偏府兵進去後....都是替貴族&世族們當雜役與免費勞工

這種落差感自然也會讓府兵內心感到憤憤不平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於是就逃離戶籍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1/2 下午 02:55:49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9/11/20 上午 10:15:00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4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唐朝藩鎮節度使是如何形成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跟大多數王朝不同,唐朝是一個崇尚開疆拓土的朝代。在唐太宗時期,這一點尤為明顯。天下剛剛安定不久,唐朝卻沒有實行休養生息的國策,而是直接投入到對戰爭中。唐太宗堅信,出動出擊,才是最好的防禦。唐朝當時擁有一支不遜色於遊牧民族的騎兵,可以在草原戈壁中發起奔襲。所以,唐朝前期的對外戰爭都取得不錯的成果。這也是唐朝為什麼沒有修建長城的一個重要原因。


 

唐朝初年,國家實行的還是府兵制度。士兵在平時是農民,戰爭時拿上自己的武器和馬匹,奔赴前線。這些府兵一般居住在京師附近,遇到戰爭才會徵集起來,站在結束後,則會重新解散。不僅士兵如此,他們的將軍也是這樣。當時這些軍隊的統帥,最初被稱為總管,之後總管名稱被廢,改稱都督。

這是個實權的位置。那些分量重的大都督,可以掌管超過十個州府。後來李世民裁撤了內地都督,但邊地上的都督仍然保存。這是為了適應當時開疆拓土的需要。但是,唐朝的疆域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展下去。他們開始轉變為以防禦為主,進攻為輔的策略。為了更好的應對契丹、突厥這樣的遊牧民族,唐朝的邊境不僅需要常駐軍,這些軍隊的戰鬥力、指揮反應的速度,都需要適應新情況。


 

可是,過去的唐朝邊防軍都是以幾百人為主的小鎮(戍)為單位。這種情況最大的弊端在於,他們無力應對敵人的大型侵擾。而如果敵人每次侵擾,都要從中央調遣軍隊,那肯定是來不及的。他們都是遊牧軍隊,等到京城軍隊出動後,他們早就離開了。唐朝就開始在邊境設立重兵屯守的軍鎮,交給授予使節的都督。這是一個古老的辦法。從周朝時期就已經產生,由某位使臣拿著代表朝廷的旌節出使四方,讓他們去負責某個專門的任務,任務完成後,交還旌節。


 
節度使的稱呼,最早在唐高宗時期,就已經出現。這個稱呼指代那些被授予使節的都督。他們可以節制各路軍隊。不過,這還不是正式官職。直到唐睿宗時期,才正式由了節度使的官職。當然,這不是說節度使就取代了都督。直到唐朝末年,仍有都督這一官職。所以,節度使一開始設立的初衷,仍是為了保障唐朝邊境安全。


但是,隨著形勢不斷改變,節度使反而稱了唐朝最大的隱患。唐朝中期,土地中期土地兼并愈發嚴重,朝廷手上控制的土地變法,無法繼續授予府兵土地。再加上邊防軍隊的常駐,導致很多府兵難以得到輪換,久久不能歸家。時間一長,邊境逃散的府兵極多。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唐朝只能放棄府兵制,改由募兵制。戰馬、裝備轉由國家提供。在盛世富饒的時候,這種增加的財政負擔還不是問題。


 
但在安史之亂後,中央朝廷收入銳減,募兵的事情,成為各藩鎮節度使自己的事情。朝廷不僅不清楚節度使招募的士兵數量。而且,很多被招募的士兵,都是過去的流民,他們往往世代從軍。時間一長,他們對於節度使的忠誠,往往會高於皇帝。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而且,在安史之亂時,為了讓各軍鎮抵禦叛軍,唐玄宗又廢除了採訪使,改由節度使兼任,增加了節度使的權力。唐肅宗的時候,天下仍是不太平,於是又效仿漢朝州牧的制度,讓節度使統管地方的軍政大權。這就使節度使掌握有軍權、財權、行政權、用人的權力。等到晚唐時,又有了世襲的資格後,終於成為可以直接威脅朝廷,甚至是推翻唐朝的主要力量。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1/27 上午 07:24:24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5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唐朝鐵血宰相武元衡當街遇刺的案中案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武元衡是武則天的後人,在唐憲宗時任宰相。元和十年(815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謀反,武元衡力主用武力平叛。與淮西勾結的成德(今天石家莊一帶)節度使王承宗、淄青(今天山東一帶)節度使李師道等割據勢力擔心中央政府平叛淮西後,對自己採取同樣的政策,因此不斷遊說朝廷不要用兵、採取姑息之策,都遭武元衡嚴詞拒絕。這些割據勢力對武元衡恨之入骨。於是他們一方面派人不斷在唐憲宗面前詆毀武元衡;另一方面認為只要除掉武元衡,沒了這個主戰派宰相,主和派就會占上風,於是暗中資助刺客行刺。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報曉晨鼓敲過,天色未明,武元衡從家中出發上朝。剛出門不久就遭到了埋伏的刺客襲擊。刺客先用箭射滅了前導的燈籠,驅散了武元衡隨從,把武元衡從馬上拉下來砍下腦袋揚長而去。堂堂宰相在首都被刺客當街斬首,這件血案震驚了朝廷。更令人髮指的是刺客還十分囂張,長安的警衛部隊(金吾)和各府、縣都收到了刺客留的條子,上寫:「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搞的辦案人員還真有點害怕。這簡直是中央政府的奇恥大辱。唐憲宗震怒之下懸重賞、下嚴令捉拿刺客:獲賊者賞錢萬緡,官五品;敢庇匿者,舉族誅之。於是京城展開了大搜捕。官員家中牆壁有夾牆的、閣樓的都搜了個遍,但最後也沒有啥結果。

當然,武元衡被殺,淮西、成德、淄青這幾個割據勢力的嫌疑是最大的。正好成德軍在首都有個「駐京辦」,裡面有以張晏為首的幾個軍士平時就行為不端,自然成了重點懷疑對象。於是張晏等八人被捕,交給京兆尹裴武、監察御史陳中師審問。不久張晏等就承認刺殺了武元衡。但刑部尚書張弘靖認為這些人供認不實,另有隱情。但唐憲宗急於破案,聽不進張弘靖意見,就把張晏等14人斬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四年後(819年)唐中央政府平定了李師道的叛亂,從李師道府中搜出許多文件,其中有賞殺武元衡的刺客王士元以及賞潼關、蒲津吏卒的記錄。這才知道是李師道派出的刺客,而且當年京城大搜捕之所以抓不到刺客是因為潼關、蒲津吏卒已經被買通,放跑了刺客。後來王士元等十六人被抓到長安,由內京兆府、御史台審訊,都供認不諱。本來這個案子就可以這麼結了,但京兆尹崔元略辦事比較細,問了王士元幾個細節問題,諸如當年行刺的時候武元衡是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之類的,王士元的回答卻和實際情況多有不符。在崔元略的一再追問下,王士元才說出真情。原來當年除了李師道派的王士元他們這一路刺客,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確實也派出了一路刺客。王士元他們還沒來得及動手,武元衡就被人刺殺了,據說是王承宗派的這一路人幹的。但王士元為了回去領賞,就跟李師道謊稱武元衡是自己殺的。現在王士元自認反正是個死所以懶得辯就都認了。案子報上去後,唐憲宗也懶得再加覆核,就把王士元一干人都殺了作為最後的了結。但武元衡最後是誰殺的,是不是之前成德軍軍士張晏殺的,卻永遠也無法查實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7/28 下午 01:18:37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9/7/28 上午 01:12:53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719
積分:12384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6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唐朝滅亡以后,為什麼沒有形成三國或者南北朝,而是更碎片的五代十國? http://dnnspeak.com/question......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4/1/13 上午 10:41:04

 6   6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6250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