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資料很有用,分享給大家
轉載自 鐵血tiexue.net 本文所採取的方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查閱了全國2862個縣級行政區的相關資料。根據每個縣級行政區在不同時期的朝代歸屬,進行面積的累加。所以資料精確度達到了一般縣級行政區的面積資料精度
查閱了中國所有鄰國,以及其他附近國家的所有二級行政區(市級)的資料。根據每個二級行政區在不同時期的朝代歸屬,進行面積的累加。
這種方法已經是我能想出的最精確的方法了。
當然,也許讀者會問;在某個朝代,假如一個縣,某些地區屬於A國,另一些地區屬於B國,怎麼辦?
原則上是把縣再分成以下的鄉鎮,再根據這些鄉鎮的歸屬,對每個鄉鎮的面積進行累加。這種情況我也處理過。工作量翻了數倍。
也許有朋友要問:古代有那麼精密的測量手段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回答:不是用古代的測量手段。而是通過古籍與史料,兌換成如今的各個地點,再用如今的測量手段進行計算。
又有朋友會問:遺留下來的文獻是否完整?即使完整,對文獻描述的理解和定義恐怕都不相同吧。
回答:對於這些,小女子只能盡力而已。盡力找縣志,甚至更精確的資料。在某個局部,縣志比一般的史書還是要詳細些吧~
本文從秦朝開始計算。
先秦疆域過於模糊,無法精確處理。
另外十六國中,我只處理七國。北朝各國也沒處理。五代十國處理了部分。由於小女子實在累壞了,精力有限,暫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以後一定補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請大家見諒!
查閱的資料大概有以下幾類:
史書,歷史地圖,地理資料,地形資料,行政區域文獻,各縣縣志,歷史沿革,以及鄰國相關資料。
其中歷史地圖,主要參考《中國歷史地圖合集(譚版)》。當然這其中有些細微的錯誤,已被我在此文中改正,也參考了其他大量的歷史地圖。比如台灣版的,以及民國時期出版的珍貴老地圖。
本文所採用的資料標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單位:萬平方千米
精確度:
面積60萬平方千米以下,精確度0.1萬平方千米
面積60-300萬平方千米,精確度1萬平方千米
面積300-1200萬平方千米,精確度2萬平方千米
面積1200萬平方千米以上,精確度3萬平方千米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本文引用了一個「歷代面積指數」。
歷代面積指數=某朝面積/中華人民共和國面積*100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疆域面積:960;面積指數:100
(當然是假設中國地圖上的領土為960,其中包括被外國佔領的。其實,即使包括西藏某些被外國佔領的地區計算在內,實際似乎也……——詳情具體見本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章)
這樣讀者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某朝代或某國家占如今中國國土的百分之多少。
中國歷代疆域面積 ● 正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秦漢
秦(公元前211年):347;面積指數:36.2
西漢(景帝三年,前154年):214;面積指數:22.3
前154年平七國之亂。
西漢(始元四年,前83年):412;面積指數:42.9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武帝時大事恢拓,四境皆有擴展。前110-前82擁有整個海南島
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611;面積指數:63.6
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府
東漢(永元二年,90年):425;面積指數:44.3
東漢(永和五年,140年):579;面積指數:60.3
91年,班超定西域,五十餘國皆降漢。123年設置西域長史府
三國
曹魏(景元三年,262年):291;面積指數:30.3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蜀漢(景耀五年,262年):107(精確);面積指數:11.1
東吳(永安五年,262年):145(精確);面積指數:15.1

兩晉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543;面積指數:56.6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東晉(太元二十年,395年):280(精確);面積指數:29.2
395年,北方處於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四國。此時的東晉版圖最規則。淝水之戰前與前秦對立的版圖太難算了。
東晉(義熙十三年,417年):302(精確);面積指數:31.5
417年,劉裕北伐滅後秦,這是東晉最大版圖。同年劉裕還建康,第二年關中沒於赫連夏。
成漢(玉衡十七年,327年):35.3(精確);面積指數:3.68
前涼(建興十五年,327年):61(精確);面積指數:6.4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前燕(建熙七年,366年):79(精確);面積指數:8.2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52.2(精確);面積指數:5.44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358(精確);面積指數:37.3
苻堅即位後,滅前燕。滅前涼。取東晉之巴蜀。滅代。北擊柔然。
後燕(建興十年,395年):66(精確);面積指數:6.9
後秦(皇初二年,395年):39.9(精確);面積指數:4.15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後涼(麟嘉七年,395年):217(精確);面積指數:22.6
西秦(太初八年,395年):6.9(精確);面積指數:0.7
西涼(建初五年,409年):185(精確);面積指數:19.3
北涼(永安九年,409年):13.9(精確);面積指數:1.45
南涼(嘉平二年,409年):14.5(精確);面積指數:1.51
赫連夏(龍升三年,409年):28.4(精確);面積指數:2.96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赫連夏(鳳翔六年,418年):46.8(精確);面積指數:4.88
413年築統萬城居之。418年佔領晉之關中。
南北朝
劉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277(精確);面積指數:28.9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南齊(建武四年,497年):258(精確);面積指數:26.9
南梁(中大同元年,546年):262(精確);面積指數:27.3
後南梁(陳太建四年,572年):1.7(精確);面積指數:0.18
陳(太建四年,572年):133(精確);面積指數:13.9
吐谷渾(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92(精確);面積指數:9.6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隋唐
隋(開皇三年,583年):278;面積指數:29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隋(大業元年,605年):429;面積指數:44.7
589年滅陳。605年用兵佔領林邑,置比景,海陰,林邑三郡。數月後還,林邑王復故其地。所以這一年的面積算了林邑三郡,下一年的就沒算了。
隋(大業八年,612年):469;面積指數:48.9
609年平定吐谷渾置四郡。而後又有所恢拓增置,612年為隋朝最大版圖。
唐(武德九年,626年):433;面積指數:45.1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884;面積指數:92.1
628年破夏州,完成統一。630年破降東突厥,640年滅高昌。646年破降薛延陀
唐(總章二年,669年):1239;面積指數:130.1
650年擊擒突厥車鼻可汗,657年破降西突厥,66年擊百濟,662年破鐵勒定天山,668年擊滅高麗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933;面積指數: 97.2
吐蕃(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256;面積指數: 26.7
五代十國
前蜀(乾德六年,924年):39.2(精確);面積指數:4.09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楊吳(太和六年,934年):42.5(精確);面積指數:4.43
吳越(唐清泰元年,934年):11.7(精確);面積指數:1.22
吳越(顯德元年,954年):14.3(精確);面積指數:1.49
與南唐一起滅閩,分得閩之東北
閩(龍啟二年,934年):12.2(精確);面積指數:1.27
閩(永隆五年,943年):9.6(精確);面積指數:1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943年,王延政從閩分出去殷
殷(天德元年,943年):2.6(精確);面積指數:0.27
南平(晉天福八年,943年):4.7(精確);面積指數:0.49
後蜀(廣政六年,943年):30.5(精確);面積指數:3.18
後蜀(廣政十七年,954年):36.7(精確);面積指數:3.82
南唐(保大元年,943年):42.5(精確);面積指數:4.43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南唐(保大三年,945年):52.3(精確);面積指數:5.45
945年滅閩,除開閩東北入吳越,其他部分歸南唐
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49.3(精確);面積指數:5.14
949年,清源節度使留從效獨立,喪失泉,漳二州
清源(唐保大十二年,954年):3(精確);0.31
兩宋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280;面積指數:29.2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遼(天慶元年,1111年):489;面積指數:50.9
遼(保大三年,1123年):254;面積指數:26.5
西遼(康國九年,1142年):351;面積指數:36.6
西遼(天禧三十一年,1208年):261;面積指數:27.2
金(天會元年,1123年):235;面積指數:24.5
金(皇統二年,1142年):361;面積指數:37.6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
金(泰和八年,1208年):315;面積指數:32.8
西夏(大慶三年,1142年):80(精確);面積指數:8.3
西夏(應天三年,1208年):79(精確);面積指數:8.2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200(精確);面積指數:20.8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200(精確);面積指數:20.8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大理(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65(精確);面積指數:6.8
大理(宋嘉定元年,1208年):77(精確);面積指數:8

元
元本部(至元十七年,1280年):2267;面積指數:236.1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元本部(至順元年,1330年):2239;面積指數:233.2
明
明(永樂三年,1405年):722;面積指數:75.2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373年置朵干都司,烏思藏都司。1382年平雲南。1386年收遼東,完成統一。
明(宣德元年,1426年):997;面積指數:103.9
1406年安南入版圖。1407年設舊港宣衛司。1409年設奴兒干都司。
明(宣德八年,1433年):947;面積指數:98.6
1427年棄安南。隨後放棄西南的緬甸司,底兀剌司,大古剌司,底馬撒司,八百大甸司,老撾司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828;面積指數:86.2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437年建州左衛被朝鮮佔領。土木堡之變後,北疆漸漸內縮。
明(萬曆十年,1582年):747;面積指數:77.8
漸漸放棄舊港。1582年棄哈密衛與吐魯番,退守嘉玉關。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350;面積指數:36.4
韃靼土默特部(萬曆十年,1582年):34.5;面積指數:3.6
清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715;面積指數:74.4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997;面積指數:103.9
1683年台灣投降,1688年擊並漠北蒙古,1689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25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所以取1688
清(雍正四年,1726年):1186;面積指數:123.5
1720年西藏入版圖。1727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所以取1726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1310;面積指數:136.5
1759年平定準噶爾,完成統一。清朝疆域進入極盛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1301;面積指數:135.5
1790年,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併。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32;面積指數:117.9
鴉片戰爭後,清朝國力迅速衰退,領土大面積喪失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民國十五年,1926年):1131;面積指數:117.8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華民國(民國二十六年,1947年):961;面積指數:100.1
解放後,在邊界線上的領土,略有回縮。所以1947年的疆域,比如今略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