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發歡喜之心 作者:妙音
--節錄自如何把《了凡四訓》落實到生活中講解系列
(文中引用的古文均出自<安士全書>,看不懂可參考<安士全書>白話解)
師父上人,諸位同修: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講善發歡喜之心。講這個題目,我們先作個比喻。種茶,兩個茶農,拿著同樣的種子,種下去,因為技術不一樣,可能種出來的茶一個一斤僅能賣50元,一個一斤卻可以賣500元。價格相差10倍。同樣的道理,做一件善事,過程不一樣,心態不一樣,結果也是天差地別。 一、歡喜心的效應。 下面我們舉一個安士全書中的例子: 五里銅盆(《雜寶藏經》)
拘留沙國,有惡生王,見一金貓從園堂東北入西南角。命掘之,得銅盆三重,滿中貯錢,五里內皆如是。王甚疑怪,問尊者迦旃延。答曰:“過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即莊嚴劫千佛中第九百九十八佛)。其佛涅槃後,有比丘乞食,置缽於路,而告人曰:‘若人以財,置此堅牢藏中,一切王賊水火所不能奪。’時一貧人,聞而踴躍,適有賣薪錢三文,取以布施。去家五里,步步發歡喜心,到門欲入,復遙向僧頂禮發願。時貧人者,今王是也。”
[按]佛在舍衛國,有一婦人,至心施一缽飯,佛記其福甚多。其夫心中自疑,以為豈有一飯而得福如是者。佛呼而問曰:“汝見尼拘陀樹,高几許耶?”答曰:“高四、五里,每歲下實數萬斛。”又問其核大小,答曰:“僅如芥子。”(此樹天竺國有。)佛言:“地是無心之物,下一芥子種,尚能每歲收數萬斛果。何況人是有心之物,能至誠奉一缽飯與如來耶?”夫婦二人,遂心開意解。末世薄福人,眼孔甚小,聞五里銅盆之說,安知不作缽飯之疑耶?
一、歡喜心的效應。
下面我們舉一個安士全書中的例子:
五里銅盆(《雜寶藏經》)
拘留沙國,有惡生王,見一金貓從園堂東北入西南角。命掘之,得銅盆三重,滿中貯錢,五里內皆如是。王甚疑怪,問尊者迦旃延。答曰:“過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即莊嚴劫千佛中第九百九十八佛)。其佛涅槃後,有比丘乞食,置缽於路,而告人曰:‘若人以財,置此堅牢藏中,一切王賊水火所不能奪。’時一貧人,聞而踴躍,適有賣薪錢三文,取以布施。去家五里,步步發歡喜心,到門欲入,復遙向僧頂禮發願。時貧人者,今王是也。”
[按]佛在舍衛國,有一婦人,至心施一缽飯,佛記其福甚多。其夫心中自疑,以為豈有一飯而得福如是者。佛呼而問曰:“汝見尼拘陀樹,高几許耶?”答曰:“高四、五里,每歲下實數萬斛。”又問其核大小,答曰:“僅如芥子。”(此樹天竺國有。)佛言:“地是無心之物,下一芥子種,尚能每歲收數萬斛果。何況人是有心之物,能至誠奉一缽飯與如來耶?”夫婦二人,遂心開意解。末世薄福人,眼孔甚小,聞五里銅盆之說,安知不作缽飯之疑耶?
從《五里銅盆》這則例子,我們可以做三個反省。第一,當我們很貧窮時,我們是不是也能象惡生王前世那位貧人一樣,一聽到聖人的教誨,就相信並且拿錢去做布施、做供養。我們對聖人的話、對聖人的教誨有沒有這種信心?!對因果有沒有深信?!第二、當我們拿出錢布施時,雖然錢數目不多,但卻占我們全部財產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時,我們的心中是傷感、若有所失,甚至是懊悔,還是能象這位貧人一樣,步步發出歡喜之心,直達五里之多?如果不能聽聖人的教誨,如果不能象貧人發出歡喜之心,我們今天衣食不繼、所求常缺,就不能怨天憂人了,就僅能怪自己了,就不能怨嘆“我做了那麼多好事,怎麼果報很小,而且得來得很辛苦,一點而也不快樂”。第三、行善之時,能發出歡喜心,也就是以歡喜心布施,果報不可思議。就象貧女,布施了三文錢,卻得到了“銅盆三重,滿中貯錢,五里內皆如是”因為他發了五里路的歡喜心。
講到這裡,大家可以會說,我也知道布施後要發歡喜心,但是今天口袋有200元,布施了150元,看到扁扁的錢包,想歡喜就是歡喜不起來。我今天有一部摩托車,布施出去後,我也知道要歡喜,但想到辛辛苦苦買來的一部摩托車,就這樣布施了,而且可能給出行帶來不便,想歡喜就是歡喜不起來。為什麼有這種心態呢?這都是我們一葉障目,僅看到打雷,不知道會下雨。僅看到因,沒看到果。沒看到因果同體。
二、以因果同體的觀念來啟發歡喜之心。
我們在做一件善事,常常執著於布施出去的物品、金錢、時間、體力等,沒辦法看到結果,總感覺自己付出了什麼,甚至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有所失心情當然歡喜不起來!告訴他,你財布施可以得財富,他會說,我沒看到!事實上,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範圍是很有限的!好,我們現在拿一張紙,上面寫上字,放在自己的眼前,你看到了什麼?“字”,紙上的“字”。現在請你把紙張拿遠一點,再遠一點,你看到了什麼?紙上有一團黑黑的東西!好,再把紙拿近一點,再近一點,直到貼在你臉上,“字”看得到嗎?看不到,僅是一團黑黑的東西!你看,太近太遠,範圍就在
以水賣貧(《賢愚因緣經》)
阿槃提國,有一長者,貲財甚富。家有賤婢,衣不蔽形,食鮮充口,時被鞭撻,求死不得。一日持瓶,詣河取水,舉聲大哭。佛弟子迦旃延,憐而告曰:“汝若厭貧,何不賣之?”老婢答言:“誰買貧者?”迦旃延曰:“貧實可賣。”婢問:“賣貧若何?”曰:“汝欲賣貧,當一一信受吾語。可先洗瓶,以瓶水布施於僧。”婢言:“瓶是主人之物,如何可施?”師曰:“瓶雖非汝物,瓶中之水,汝獨無分耶?”婢意開悟,乃持瓶施水。師親自受水,授以三歸五戒,復教以念佛。是夜,老婢遂命終於主人室內。明日主人見之,怒甚,投屍寒林。其神生於忉利天宮,遙見故身,遂與天中眷屬,散華其上。
[按]既知布施可以賣貧,即知禮佛可以賣賤,放生可以賣短命,參學可以賣愚痴矣。有智之人,一聞便當千悟,安在世間之逆境,不可一一賣之乎?
這個例子,給我們一個啟示,貧窮是可以賣的。
再形象地講一下。你是做生意的,你聽說西瓜很好賣,而且很搶手,你在眾多商家的爭奪中取得了西瓜大部分的專賣權。但此時,你可付出了一大部分的積蓄!但是雖然口袋扁扁,但你心裡叫你不高興也難。因為你看到的不是扁扁的口袋,而是入夏後,西瓜暢銷,口袋鼓鼓的情景!好,布施事實上與你賣西瓜一樣的道理,你都需要面對付出積蓄、口袋扁扁的情景!但結果,你僅看到取得西瓜專賣權後西瓜暢銷,口袋鼓鼓的情景,忽略了你現在付出積蓄、口袋扁扁的情景。而財布施後,你沒有看到賣掉貧窮、幸福美滿的情景,而是僅看到你現在付出積蓄、口袋扁扁的情景!而且前者,你要在眾多爭取中才能取得專賣權,可以說是困難重重,而後者僅有一個困難,太容易了!這個太容易就是最大的困難。我們裟婆世界可以布施的機會和對象太多了,太容易,你就難以相信,不懂得珍惜,發不出歡喜之心!所以前者叫人不歡喜很難,後者叫你歡喜更難!關鍵還是沒辦法深信因果,沒辦法看到因果同體,你僅能看到眼前的買西瓜得財富,沒辦法看到“財布施”後面“得財富”這三個字。所以,你歡喜心發不出來。所以你以後行善時,財布施你要跟上“賣貧窮”,放生,就要跟上“賣短命”,印經書跟上“賣愚痴”,尊重別人跟上“賣下賤”,再看看你發得出歡喜心來嗎?!
再深究下去,富貴可以賣,長壽可以賣,健康也可以賣,世間的一切順境都可以賣。下面舉一個安士全書的例子:
賣齋立斃(《現果隨錄》)
麻城王某,長齋三年,忽染惡瘡,心生退悔。其友慰之曰:“公持齋人,佛天必佑。”王曰:“持齋三載,招此惡報,有何益乎?”友曰:“汝不欲此齋,可賣得吾否?”王問如何賣,友曰:“一分一日,三年當得銀十兩八錢。”王喜,遂書券得銀,明日將開齋戒。夜夢二鬼罵曰:“十個月前,汝祿已盡,以持齋故,延至今日,今命算反透矣。”立欲攝去。王請緩一夕,當退銀,誓復長齋。明日呼其友索券,友曰:“昨持歸,即於佛前焚化矣。”王悔恨,立死。
[按]欲買者固奇,竟賣者亦奇,賣去而即來算帳者尤奇。觀此,可見誦經禮懺者,既出錢財,無不得福矣。
三、以眾生一體的觀念真正發出隨喜之心。
我們先看看歡喜行善、隨喜別人做善事的果報。在安士全書有記載:
有果無用
錦繡滿箱,而所穿不過布素。金銀滿櫃,而適口僅免糟糠。可以安閒矣,必欲勞筋疲骨。可以快樂矣,但見終日愁眉。此有福而不能受用也。由於宿生布施之時,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耳。否則或因人之勸,而勉強一施耳。不然,或既施之後,旋生悔心耳。意本《彌勒所問經》。
有用無果
蓽門圭竇之人,而常居人之華堂大廈。疏食菜羹之子,而輒啖人之海錯山珍。此有受用,而非其福也。由於宿生,自己不能布施,但知勸人作福耳。否則或見人布施,為之歡喜讚嘆耳。
先富後貧
《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因勸布施,後還追悔。以是因緣,先富後貧。
先貧後富
復有眾生,因勸少施,施已歡喜。生在人間,先貧後富。 施多福少
《菩薩本行經》云:若有眾生,不能至心施,不能以恭敬心施,不能以歡喜心施,或貢高自大而施,或受施者信邪倒見。譬如耕於薄地,下種雖多,所收甚少。
施少福多
又云:若布施之時,能以歡喜心與,恭敬心與,清淨心與,不望報與,或所與者,值菩薩聖僧。如彼良田,下種雖少,所收甚多。
看到發歡喜心的好處之後,我們還要不斷體會到虛空一體,眾生一體,那麼我們看到別人做了善事,就可以發出真正的隨喜之心!就象左手拿了黃金,你的右手會忌妒嗎?你不會歡喜嗎?!
理上懂得,還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實踐、證悟,才能真正發出歡喜之心。
在拙文《一件布施之事看諸因緣》當中,我當下在布施車時,心裡就發不出歡喜,而是用“看破”來布施,還是我愛人提醒說,不是看破,要歡喜布施才對!現在,對布施這車一事,我天天很歡喜。因為汽車上下班很擁擠,而且汽油費又很貴,沒有摩托車,我就天天騎自行車上下班,第一、能節省汽油費,一個月下來300多元;第二,鍛煉了身體。我現在因為騎自行車,身體比以前好很多,精神也好很多;第三,不會讓人笑話我騎自行車。所以,我每次騎自行車時,都很歡喜、很感恩,感恩佛菩薩、感恩師父,感恩失主,感恩小偷,因為有這個因緣讓我鍛煉身體,又行布施,又體驗到歡喜心!
再一件事,就是今年10月,我們一起買魚放生時,要買的時候,錢不夠,我是發起人,我就多布施了200多元。但這個月經濟比較拮據。回家後,我心裡很難受,孩子要讀書了,自己沒有安排足夠的錢!告訴我愛人,我愛人馬上說,要歡喜才對,有這樣一個機會布施,這樣一個機會放生,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多做好事,我們應該更歡喜!
這兩個例子,就想告訴大家,我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實踐體驗自己對因果是否有信心,歡喜心是否能真正發出來!
整理於
附:一件布施之事看諸因緣
昨天,剛剛學會開小車,卻接到了師父的電話:有一個義工在寺院裡幹活,丟了一部價值8000元的九成新摩托車,寺院要賠他,他不要,師父要我幫其買一部。雖說丟車就象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但師父說要保護好大家的初發心。當時,我說我有一部,但自己也要用。稍一會兒,我告訴妻子此事,並建議看破一下,把摩托車布施出去。妻子說“什麼看破,要歡喜布施”我再一想,如果真需要摩托車,大不了就買一部自行車代替,來吃吃苦,不要那麼享受,也好修福。(城市交通不方便,摩托車短距離更方便)。妻子完全贊同。——這使我有點驚訝,雖然我知道妻子在布施方面比我還慷慨,但畢竟我那部摩托車價值是16000元,雖然已買了近七年,走了
早上,我打電話告訴師父,師父說要我馬上把車子送過來,說好事要親自做,馬上做。到了山上,才知道此事很重大。因為那村莊民風淳樸,大家一看到寺院做義工的人也會丟車子,一件很平常的事卻象很大的事情一樣,一下子傳遍村莊,有好些人跑去安慰或諷刺那位義工。說叫你們不要拜佛,你看,到寺院做義工,車子放到寺院都會丟,佛菩薩不會保佑!我師父要賠他錢,那義工又不要,但心態有點低落,家裡愛人也給其壓力,因為他不是打工賺錢丟車,而是做義工丟的車,而且8000元,對一位民工來說是可能是一年的積蓄啊!這樣的事情一發生,很容易打擊大家拜佛的初發心,畢竟大家才剛剛接觸佛教,很多還是有求的!我布施了此車,其實可能比他丟的車還好,不知道大家又會怎麼看此事!呵呵!布施得有價值!
縱觀此事,真感嘆佛菩薩保護眾生初發心的良苦用心。真感嘆佛菩薩的靈感。義工是昨天早上10時丟的車,師父是晚上9時給我打的電話,我是晚上8時多,確定能自己開小車。如果我晚一點學會車,我就不可能那麼早布施了,那麼車可能就布施不成,或許還真要買一部舊車送給義工,但買的和送的,那種概念完全不同啊!如果師父早一點打電話給我,我也不敢下決心布施,因為我還不會開小車,上班怎麼辦?!而且比前我就想,如果到2010年,摩托車不能在城市騎的話,我要布施給佛弟子。有此心,佛菩薩又做了助緣,讓我布施提前了。小偷的盜車,考驗了義工對佛法的誠心,成就了義工的誠心,也成就了我布施之心,布施之願!也從歡喜布施上給我上了一課!同時,也告訴了我,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妻子是多麼重要!更堅定我宣傳求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