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共存6周年之一:傾聽身體的抗議--黃創夏
《人生不是特技表演》作者班.庫巴塞克( Ben Kubassek)在書中提到:「大多數人都聽過自己心中那股提醒自己休息的聲音,可悲的是,這股內心的聲音,常被置之不理。」
好快,從洗臉時,突然摸到我的右臉頰上有個小腫瘤,到確定是淋巴癌,手術切除、照射放射線到調整作息,規矩地吃補品養身,我持有「重大傷病卡」,按時回診,幾乎和醫生成了老友,竟已經滿六周年了。
僥天之幸,還年輕、發現的早、癌細胞尚未擴散就進行了手術、病兆切除還算乾淨、六年以來,每次回診的第一關「量體重」,看著持續攀爬的數字,醫生總會笑著講:安啦!通常癌症復發都會瘦。
甚至,醫生還會開玩笑地和我家人講:檢查之後,絕大多數指數都沒有問題,只有一個問題,「群醫束手無策」!
束手無策?看著大家狐疑、驚懼的臉色,醫生笑說:「太胖」。
有一次,醫生竟是如此安慰:現代社會致癌物太多了,「每個人一生都應該有罹癌的機會」,但「如果一生都要得癌症的話」,我的情況是「最讓人羨慕的選擇」,因為發現的最早,手術單純、身體復原好、加上幾乎未擴散。讓我父母聽了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與癌共處,六年就這樣過去了,很多時候,我幾乎都忘了曾經過如此生命關。慶幸的是,我學會了傾聽身體的聲音,注意身體的訊號,該休息就休息,應酬適可而止、飲食作息保持規律,精神,反而比生病前更清朗。
台灣社會,總是對「拚」有著無限的讚揚,小時後讀書,寒窗苦讀、不眠不休是師長與大人稱許傳誦的「美德」、出了社會,一小時當兩小時用,老闆最欣賞。愛拚才會贏,不知不覺成了最高價值標準。
「忙」也「盲」,漸漸忘了其實只是區區血肉之軀,更輕忽身體抗議的警訊了。
七年多前,為了打造「新媒體」的夢想,足足有十五個月的時間,我以拚「明日報」為職志,從參與創辦籌備、負責黨政新聞組、主持策略發展部、到倒店後的「善後小組」,從第一刻到最後一刻,十五個月的時間內,我從不休假,白天找合作夥伴、策略聯盟,晚上拚新聞,那時以自己能和「每天只睡三小時」的拿破崙較勁為榮,視為是自己「戰鬥指數」的冠冕。
事後回想,其實在那段日子中,身體已發出警訊了,感冒,幾乎沒有痊癒過;皮膚上時有間歇小紅斑出現、右腦太陽穴總是隱隱作痛、眼睛會畏光•••那當口,我卻全不當回事,成藥一抓,隨口一塞,繼續拚。
「明日報」倒閉了,我更急了,已經三十六歲了,數年奮鬥的理想破滅,還要面對重頭開始的職場生涯,機會不多,時日不多了。腦中只有拚、拚、拚•••
警訊更多了,酒量原本不錯的我,幾乎每酒必倒;第二日,甚至連續幾日,頭都在痛;以前,一年幾乎只發作一次的痛風,幾乎成了MC,拖著腳跚跚而行的背影,成了我當時的視別標誌之一。更嚴重的是,每感冒必會吐。
我卻仍然輕忽,依然只想吃點藥,就可以挺過去。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右臉頰有顆不痛又不養,不紅也不痲的小突起,接連一個月都不消。
「真奇怪,這是什麼新品種蚊子嗎?」本是隨口和老婆講一聲,幸好老婆大人一向對健康是「緊張大師」,非要逼我去醫院看,小命一條,幸運得保。
從此,我學會了「心中那股提醒自己休息的聲音」,絕對不能置之不理。
link:
http://blog.360.yahoo.com/blog-KIanjM8hfqj3rcv9oKz4EXo-?c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