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觀賞。
搜尋相關精彩主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討論版電子書(Life論壇) → 禪宗音聲法門修行(賴靜涵)

您是本帖的第 4090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禪宗音聲法門修行(賴靜涵)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201
積分:402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禪宗音聲法門修行(賴靜涵)

禪宗音聲法門修行

前言

漢傳佛教除了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一大特色外,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音聲法門,舉凡持咒,誦經,科儀,念佛等等都是。筆者在研撰《梵唄史談》之餘,發現漢傳佛教包含禪宗在內,幾乎八個宗派都有音聲法門,更重要的是,祖師們運用音聲法門來作本宗主要修行法門的助緣。是以發心想將以各宗音聲修行法門作為研究對象,不僅想要明瞭各宗課誦(經、咒與佛號)的情形,兼以明瞭各宗運用音聲法門的目的及原理。以資增益修行用功。在此冒昧為文,懇請十方指引。

一、禪宗的音聲修行樣貌

    傳統禪門以「不立文字,見性成佛」,以及「蕩相遣執」作主要宗風,但也不偏廢音聲法門。念誦經典,持誦咒語,本來在禪宗裡不是主要的修行法門,但是寺院生活當中重要的日課之一。中國佛教的禪宗的課誦內容,全以《清規》為主,也就是百丈懷海禪師立下的《百丈清規》。從這部《清規》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禪門有舉辦法會,如「祝厘」這種為國家舉辦法會,所需要持誦的經典就有:

1.        《大方廣佛華嚴經》

2.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

3.        《大乘妙法蓮華經》

4.        《大乘金光明經》

5.        《大乘金光明經》

6.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7.        《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8.        《大仁王護國經》

由以上可知禪門當中流行諷誦的經典,然而,在《百丈清規》規定當中也不只有持誦經典,也有咒語,舉如《楞嚴咒》、《大悲咒》等。可知百丈禪師立下的禪門音聲法門的課誦,已經是經咒並重的情形。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1/8 上午 08:09:19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201
積分:402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2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到了明代,禪門的課誦有所增加,明末藕益大師制定了「諸經日誦」的儀軌,可惜該書已經散佚(據《耦益大師全集》當中收錄的《序文》指出),因此尚未見到全貌。但我們現在還可以看到的明代禪門課誦,現存於日本的《黃檗清規》當中就有記載禪門念誦情形:

1.        早堂(早課)誦《楞嚴咒》和《心經》,並有繞佛念佛修持。

2.          2.          晚堂(晚課)誦《佛說阿彌陀經》、《蒙山施食》、《往生咒》、《心經》、《普賢警眾偈》。

3.        每月遇十四、三十羯磨夜誦念《彌陀經》,並跪念《八十八佛懺悔文》。

由於《黃檗清規》是公元一六六一年寫定,可知該書記載的是明代後期的禪門儀規,這部清規是福建省福州黃檗山的僧人,隱元禪師從黃檗山傳到日本,後來的日本佛教禪宗寺院制定清規,基本上都以此作為重要範本。從它的時代與面貌上來看,應該是屬明代叢林的清規。就其內容來說,可以說是現代禪門課誦「五堂功課」(早課有兩堂:《楞嚴咒》為一堂,《大悲咒》及十小咒為一堂;晚課有三堂:《彌陀經》一堂,《大懺悔文》一堂,及《蒙山施食》一堂)的雛形。其中《黃檗清規》當中出現一些類似《爐香讚》類型的梵唄,這顯示現代的禪門課誦於茲成形。

    現在中國佛教使用寺廟課誦的內容是以禪門的課誦為主,加上淨土宗的佛七儀軌,及重要懺儀等等其他課誦。這些基本上都是來自《禪門日課誦》,也就是江蘇常州天寧寺的課誦本。這本課誦本內容包含了當時禪門使用的全部課誦。由於明代的佛教梵唄,率多以常州天寧寺作為主要範本,故天寧寺的課誦本自然成為全國各地禪寺,甚且是漢地寺院日課重要規範。

     因而我們可以約略看出,禪門音聲法門的發展,除了固定節日的法會以外,並有日課的部分,如《心經》、《彌陀經》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百丈清規》當中還規定了《楞嚴咒》與《大悲咒》等咒語,使得禪門除了坐禪,誦經以外,又有持咒。

     但是,按理說,一向就重視參禪的禪宗,為何有「課誦」的產生?甚且不僅是誦經與持咒,甚且有懺儀加入,成為禪門日課誦的內容?固然《百丈清規》的規定與當時佛寺的風尚有很大的關聯,並且部分誦經內容也不盡然與禪宗教旨有絕對關係。可是禪門有「課誦」出現,這顯示音聲修行在禪門當中居有重要的地位。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1/8 上午 08:10:08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201
積分:402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3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二、以《六祖壇經》為宗

     說到禪門之所以會有今天這樣的念誦儀軌,首先是來自六祖慧能大師的開示,加上歷代祖師增益而成。但六祖以前,達摩大師以來到五祖,除了以經(《楞伽經》、《金剛經》)印心,及心地功夫的偈頌外,有關念誦經典的開示並不多見,大多都是提到以經典印心的部分,很少提到念誦經典與參禪的關係。直到六祖慧能大師,才有這方面的開示,因此我們可以說,禪門音聲修行的教學軌範是六祖大師奠定的。

     六祖大師對於禪門修行法門並沒有固定形式的規定,他訓勉徒眾,除了參禪以外,也不應偏廢多聞。在《六祖壇經•懺悔品》說:

 「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由此可知,六祖大師主張不是拘泥在禪坐上去「沉空守寂」,為了能夠「識自本心」,應當要「廣學多聞」。這就是禪宗教學「大機大用」的活潑精神的開顯,舉如山河大地,瓜熟蒂落,甚且棒嚇等等都是直指人心的禪機。持誦音聲的教法自然也是禪機的一部份。六祖大師教人持誦經典,及種種偈頌,主要目的就是教人「識得本心」。事實上,今天禪門課誦森然羅列,基本上都是根據六祖大師的開示作為範本,而由歷代祖師增益內容而成。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先我們來看,今天台灣佛門早課,在《心經》之後通常都要念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這和六祖大師教人持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有關。《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說:

 「師陞坐,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復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

     順此而說,念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目的是「使汝等各得智慧」。因此今天佛門的日課誦都有念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目的也就是要求開智慧。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六祖大師教人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並非口唸就算了,而是要懂得參「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真實義。原來念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和「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有關。這就不難看出,六祖大師持誦教學的風格,是要弟子們邊念邊參,唸唸成念,以念助參,使行者能夠掌握「識得自性」作為宗旨,破參入道,這就是禪門念誦的大機大用。

     六祖大師開示的念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法要重點在於要眾生識得:「自性般若」,「自性般若」的重點在於「自性真空」,自性能含萬法,是「摩訶」的真實義。他說: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運用般若能夠生出一切法門,因此六祖大師稱讚「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無上法門,並且是「變三毒成為戒、定、慧」,能夠生出八萬四千智慧: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從六組的開示,我們可以了解,「自性般若」是六祖宗旨。六祖要人念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方面就是念誦,目的就是參究「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達成「悟此法門」,也就是「無念、無憶、無著」等的「見性成佛道」。換句話說,其實念誦法門也能夠用作參禪的心要。念誦『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了解心包虛空義理,有助於參透「見性成佛」之道。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1/8 上午 08:10:47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201
積分:402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4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持誦《金剛經》的開示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固定日課以外,《金剛經》在禪門受到重視,這和六祖大師教人持誦《金剛經》有關,為什麼六祖大師要教人持誦《金剛經》呢?這固然和五祖大師用《金剛經》來印心有關,不過六祖大師教人持誦有獨到的見解。(《六祖壇經•般若品》)說: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嘆,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這段開示告訴我們:

1.        禪者持誦《金剛般若經》是必備的,因為可以明心見性。因此六祖大師極力讚嘆此經的功德無量無邊。六祖大師以為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而修般若行最好的用功方法,就是念誦《金剛經》。

2.        此一持誦《金剛經》的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慧的人說,為上根器的人說。

3.        開悟頓教的成就,基本上是與修持《般若經》經論是沒有差別的。

禪宗的教學,本來就不在於漸修,特別是在於「頓悟」。是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直截了當功夫。因此禪宗祖師教人閱讀經典,除了是用來印心,就是醞釀開悟的心地功夫。所以雖說禪門「不立文字,見性成佛」,卻非是廢除文字不用,而只不著文字名相,發揮大機大用。這點是因為經典文字,本來皆「因人置」,又「因智慧性」建立,足見禪門自來主張「不立文字」,卻非「廢卻文字」,但守其見月之功,卻非執著其見月之指。故此,文字可以發揮般若大用,是名「文字般若」。可以使眾生「即時豁然,還得本心」。因此六祖大師才訓勉禪門行者念誦經典,應該是其來有自。

懺悔品的開示

中國佛教的懺法於南北朝漸次形成,六祖大師對於禪門的修行,除了教人明心見性的禪法,也很重視懺悔法門。在《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揭示一些頌偈,後來成為禪門課誦的內容。

※四弘誓願

 六祖大師所授的懺悔法門,是以心地法門為宗的「無相懺悔」,而今《壇經》內記錄的這種懺悔文念誦並不多見,但是禪門早晚課將懺悔列為重要日課,以《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或《禮佛發願文》、《西方發願文》替代。姑且不述。但是懺悔之後的「四弘誓願」,智者大師於《摩訶止觀》當中已經提過,但禪門則是六祖大師在曹溪南華寺開示後列入了課誦之一。為什麼要發此「四弘誓願」?六祖說:

「懺者:懺其前衍;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於是我們知道,懺悔的意義,在於懺其前愆,但更重要的是:從今以後的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這樣才是真正的懺悔,故發「四弘誓願」的意義在此: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

       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這「四弘誓願」天台智者大師提過,但是此處最大不同在於六祖大師捻以「自性」來發願。六祖大師開示: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怎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於是,我們從六祖的開示當中,了解此「四弘誓願」的道理:

1.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2.        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

3.        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

4.        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換言之,禪門修行,不離大機大用,大抵以自性為宗,明心為功,是以「無相懺悔」的宗旨,就是自性上的懺悔。前罪既懺,往後的罪行當不能使其復起,六祖開示我們,罪性本於自性,是以須以轉迷成悟,將一念無明轉成清淨真如,這才是真正懺悔之道。「四弘誓願」以自性為宗,自然包含了前罪與後業的懺悔,是徹底的罪懺之法。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1/8 上午 08:11:09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201
積分:402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5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三皈依戒

禪門課誦當中,有「三皈依」念誦。原來「三皈依」本來是《華嚴經•淨行品》偈頌,但是為何禪門列入課誦之一?這和六祖大師的開示有關: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

可知六祖大師所說「三皈依」是所謂的「無相三皈依戒」,它是以「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為三皈依,這與《華嚴經•淨行品》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三皈依名相不同,但內容上,禪門的「三皈依戒」也是心地用功的「自性皈依」。換句話說,六祖的三皈依,要旨在於「皈依自心三寶」。

所謂的「皈依自心三寶」也就是「內調心性,外敬他人」。除此以外,並要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這也是「皈依自心三寶」的要義: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皈依。』

於是,我們了解到六祖大師開示人們要受持三皈依戒也好,無相懺悔也好,四弘誓願也好,甚且教人持誦《金剛經》也好,要義並不在於口念而已,最重要的是在於「參透心性」。因此禪宗雖不立文字,但卻不廢文字,相對的,禪宗重視文字,重視祖師大德的開示,代代相傳,為的就是開示後人明心見性的功夫。禪門有此課誦,其功用亦在於此。於是這些壇經所開示的念誦,後來大多成為禪門日課誦的部分。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1/8 上午 08:11:33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201
積分:402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6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三,以唸助參

受到六祖開示的影響,這種念誦經典來協助心地用功的法門,成為禪宗的重要的傳統。前面我們提到,禪門主張直截了當的頓悟功夫,不重視漸悟。因此念誦經典,持咒都是希望運用經典與咒語成為開悟的禪機。這在禪門公案有所的記載,在此略舉數條以供參考。

    洪州法達禪師誦持《法華經》,前來參訪六祖。六祖大師開示:「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久不明已,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並對法達禪師開示:「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患在度量也。……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

    壽州智通禪師看過《楞伽經》千餘遍,不會「三身四智」,向其師求解。他的老師說:「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再開示:「自性其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於是智通禪師大悟其旨。

    百丈懷海禪師教人:「讀經看教,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覺性自己,俱不被一切有無諸法境轉,是導師。能照破一切有無境法,是金剛。即有自由獨立分。若不能恁麼得,縱令誦得十二韋陀經,只成增上慢。卻是謗佛,不是修行。讀經看教,若准世間,是好善事,若向明理人邊數,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脫不去流入生死河。但不用求覓知解語義句。知解屬貪,貪變成病。只如今但離一切有無諸法,透過三句外,自然與佛無差。既自是佛,何慮佛不解語,只恐不是佛,被有無諸法轉,不得自由。是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載去。如賤使貴,不如於理先立,後有福智,臨時作得,捉土為金,變海水為酥酪,破須彌山為微塵,於一義作無量義,於無量義作一義。」

    京兆大薦福寺弘辯禪師,有人問:「持經念佛持咒求佛如何?」禪師說:「如來種種開讚,皆為最上一乘,如百川眾流,莫不朝宗於海。如是差別諸數,皆歸薩婆若海。」……皇帝問曰:「禪師既會祖意,還禮佛轉經否?」禪師說:「沙門釋子禮佛轉經,蓋是住持常法,有四報焉。然依佛戒修身,參尋知識,漸修梵行,履踐如來所行之跡。」

    湖南長沙景岑,號招賢大師,有人問:「如何是陀羅尼?」師指禪床右邊曰:「這箇師僧卻誦得。」又問:「別有人誦得否?」師又指禪床左邊曰:「這箇師僧亦誦得。」於是這個人又問:「某甲為什麼不聞?」師曰:「大德,豈不知道真誦無響,真聽無聞。」

    洪州大寧院隱微禪師,有人問:「《金剛經》云: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且道此經是何人說?」師曰:「說與不說一時拈向那邊著。只如和尚決定喚什麼作此經。」對方無對。師舉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斯則以無為極則。憑何而有差別?且如差別是過不是過?一切賢聖盡有過?若不是過,決定喚什麼作差別

就此來看,讀誦經典,持誦咒語在禪門裡都是作為參透心性的禪機之一。尤其,禪門讀經,除用功積久,亦須善知識指導。但是從前面的公案來看,我們可以領略到,禪宗不重視經典的訓詁章句,也不重視前人註解,最重視的是:「自己怎麼看」,也就是累積讀誦多時的經咒,參出切身的意義來,才是真正的功夫。這種功夫卻不是祈求福報的功夫,而是「一透龍門雲外望」的見性,「無相」、「無念」的功夫。誠如前面,百丈懷海禪師所教人的「讀經看教,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覺性自己,俱不被一切有無諸法境轉。」這就告訴我們,禪門解經誦經,事實上就是參破生死的解經誦經。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1/8 上午 08:11:57
小師兄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3201
積分:40281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8月13日
7
 用支付寶給小師兄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四、結論

禪門課誦有其歷史變遷,後來增加了往生淨土的願文,但仍不離以心為宗,為的就是能夠成就大機大用,因此「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盡是廣長舌」。是以禪門課誦的用功之法,仍以參破心性為目的來念誦經咒,但以破一念無始無明為目標。如百丈禪師說:「但不用求覓知解語義句。知解屬貪,貪變成病。只如今但離一切有無諸法,透過三句外,自然與佛無差。」是以禪者念誦經典是求自己心開悟解。即使到後來的「禪淨雙修」,事實上是以「淨土」的念佛,來幫助「參禪」,最後的目標還是在於開悟,明心見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禪門日誦》內有他宗多樣課誦,並非一定是中國佛教後來八宗融合的發展趨勢,對於禪門而言,只要能夠有助明心見性,都可以成為禪門日課之一。這是因為禪宗掌握了佛法核心與成佛的原理,即「直截了當,見性成佛」的修行觀念緣故。因此禪宗並無偏廢因聲法門,為的就是大機大用。▲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07/1/8 上午 08:12:15

 7   7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