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綜合類】討論區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 【轉貼】失落千年,重現天日的阿基米德手抄本

您是本帖的第 50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轉貼】失落千年,重現天日的阿基米德手抄本
凡夫俗子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頭銜:淨土門的通關密碼
等級:版主
文章:12439
積分:120749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7年6月22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凡夫俗子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轉貼】失落千年,重現天日的阿基米德手抄本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我認為本世代或者後幾世代的一些人,
 用我在這裡解釋的方法,
 可能有辦法找到一些我們目前尚未擁有的定理。」
 ​
為了這句話,你願意花多少代價?
 ​
答案是七千萬新台幣。1998年的佳士得拍賣會上,記載著這段話的古書以220萬美金高價賣出。為什麼這段話這麼重要?
 ​
因為這是阿基米德說的。
 ​
795 年前的四月,有一位書記打算抄寫祈禱文。他隨手拆開了幾本古籍,只因為他需要羊皮紙。羊皮紙經過特殊溶液清洗、再用浮石刮揉。很好,上面的字差不多都被擦乾淨了。書記不知道的是:他剛擦掉的,是阿基米德流傳下來的 3 本手抄本之一。
 ​
在沒有印刷術的年代,知識的傳承很不容易,只能靠手抄。而阿基米德所流傳下來的書籍更少,主要原因是「一般人看不懂」。越多人讀得懂、越受到歡迎的書籍,就越有可能被抄寫、流傳下來。
 ​
阿基米德的著作就是另一種。
 ​
 ​
▍一度存放在諾亞方舟的古代智慧結晶
 ​
君士坦丁堡,被譽為是古典文獻的諾亞方舟,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著作。在西元 1000 年時,當地的學者抄錄了 3 本阿基米德的著作。後來,經歷十字軍東征,諾亞方舟被燒毀,阿基米德的書也一度失蹤。
 ​
其中兩本,後來輾轉漂流到了義大利,受到麥迪奇家族的重視。雖然最後沒有得到抄本,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阿基米德的書一般人看不懂。
 ​
可,如果看的人不是一般人呢?
 ​
沒錯,文藝復興時期,多得是能承接阿基米德智慧的人。在當時,阿基米德就好比是現代的愛因斯坦一般的存在。建造百花大教堂的 Brunelleschi 就被稱為「阿基米德第二」,而伽利略也說過自己受到阿基米德的影響。阿基米德在書中提到如何求出平面形狀的重心;達文西讀完後,更進一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導出立體形狀重心的求法。
 ​
然而,在那本唯一沒有登陸義大利,被拆散變成祈禱文的書中,阿基米德不僅記錄了求立體形狀重心的方法,而那些形狀甚至是表面彎曲的立體形狀。
 ​
阿基米德的肩膀,遠比達文西看到的還要再高出許多。
 ​
 ​
▍命運多舛,反而獲得一線生機
 ​
後來,祈禱書輾轉流落在各地,中間一度被發現「哎,這羊皮紙上面好像有數學符號」,然後被偷撕個一頁下來。到了 20 世紀,更與希特勒扯上關係。猶太裔持有者為了逃命,只好把書再度加工【註】,更進一步破壞了阿基米德的手稿。最終,在 1998 年的一場拍賣會上,被一位不願透露身分的富豪買下,交給華特斯美術館來修復。
 ​
以上這些內容,在《阿基米德寶典:失落的羊皮書》書中都有更精彩的介紹。我自己讀的時候,對於兩件事最感動:
 ​
作者(也就是手稿修復計畫的主持人)一開始對於把阿基米德手稿擦掉的書記非常生氣。他竟然就這樣輕率地破壞了重要的歷史文物,害得阿基米德著作一度失傳。
 ​
但後來,作者改變想法了。他認為或許這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正因為阿基米德的手稿變成了祈禱書,才得以安穩地放在教堂,成為如今唯一、流傳最久遠的阿基米德書籍。——當年文藝復興時期流傳的另外兩本著作,如今反而已經徹底消失。
 ​
而隨著手稿被修復,阿基米德就如同耶穌基督那樣,從死亡中復活。或許站在科學家的角度來說,這一切都只是機率,都是隨機事件。但當我們發現一本平淡無奇的祈禱書背後,竟然記載著兩千多年前,很可能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知識人所說的話,許多人都還是可能會感受到在這段故事的「冥冥之中」。
 ​
那麼,阿基米德到底又留下了什麼話呢?
 ​
「致埃拉托斯特尼:
 我認為,為你寫下並確定一種特別的方法是很適當的⋯⋯」
 ​
阿基米德用沙草紙寫下一些數學定理,教給他的好朋友,那位用影子測量地球半徑的埃拉托斯特尼。不過,有趣的在後面。信的結尾還有一段文字,是寫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我。
 ​
「我認為本世代或者後幾世代的一些人,
 用我在這裡解釋的方法,
 可能有辦法找到一些我們目前尚未擁有的定理。」
 ​
閉上眼睛,你彷彿可以看見 2000 多年前,阿基米德寫下這句話後,站在西西里島的海邊,抬頭仰望宛如寶石般的藍天與海洋。
 ​
他雖然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學者,但他清楚還有很多自己不理解的知識;
他知道科學、數學這座高塔需要慢慢建築,而他很可能只是剛打下地基;
他期待剛剛在沙草紙上寫下的數學定理可以代代流傳,成為後繼者開拓知識邊界的重要工具。
 ​
人的生命有限,但用生命淬鍊出來的智慧結晶,將會永遠閃閃發亮,被後人珍藏。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4/5/15 下午 09:10:55編輯過]

同乘彌陀號,飛過業障山,越過生死海,同登極樂國!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24/5/15 上午 09:08:10

 1   1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4688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