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母的作戰能力不斷提升
像其他的武器裝備一樣,美軍航母在1922年到2007年的85年間,也經歷著逐漸演變和發展的過程,作戰能力不斷提升。
一是在建造方式上,美軍最初的三艘航母主要是在運輸艦或戰列艦的基礎上改建的,不僅外形不好看,而且體形較小,作戰能力有限。如美軍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是在運煤船的基礎上改建的,其艦長、艦寬和艦載機數量均只有目前服役的“尼米茲”級航母的一半,其編制人員也僅有400餘人,甚至不到目前服役的一個航母的1/10。在積累了一定的建造經驗的基礎上,美軍從第四艘航母開始進行了專門的設計和建造,將艦橋與煙囪組成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這也成為後續航母的典型佈局。此後,美軍又根據作戰任務的需要,開始設置了專門的封閉式機庫,在飛行甲板四角設置防禦火炮或防空導彈,在關鍵部位增加了防護甲板以加強防護能力。上個世紀50年代後,美軍又對航母的飛機彈射器進行了改進,停止使用原先的液壓彈射器,換成了大功率的蒸汽飛機彈射器。
二是在動力推進上,由常規動力轉變成核動力。上世紀50年代末,美軍開始建造核動力航母,第一艘核擔當動力航母“企業”號目前仍在服役中。核動力航母所具備的超強的機動能力是常規動力航母難以匹敵的。其加一次核燃料後,可連續航行13年,航程可達80萬-100萬海裏,在應對地區衝突時能比常規動力航母做出更加迅速的反應。此外,核動力航母同原先的常規動力航母相比艦速更快,更加利於飛機起飛。而且它無需煙囪排除煙氣,利於飛機著艦。核動力還可省下鍋爐、燃油空間,增加航空燃油和航空炸彈的裝載量。
三是在火力配系上,美軍初期的航母大多承擔著飛機運輸艦的角色,其艦載的飛機主要擔負著有限的空中偵察和攻擊的任務。航母本身配備著一定數量的火炮和機關炮,自身防衛能力較弱。經過二戰期間的快速發展後,美軍開始將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近戰武器系統和魚雷發射系統安裝在航母上,使航母具備了對水下、海上和空中的防禦能力。與此同時,航母攻擊力的核心-艦載機也一改以往以裝備偵察機和攻擊機為主,增加了艦載飛機的類型。戰鬥機、預警機、反潛機和電子戰飛機按一定比例配備,提升了艦載飛機的攻防作戰能力和殺傷力度。
美軍未來航母什麼樣
據美國《海軍時報》報導,美軍“福特”號航母的建造費用達到了80億美元,比現役的最先進航母翻了一番,預計在7至8年後服役。下一代的航母由於採用了最新科技,其戰鬥力將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是隱身化,美軍下一代航母在建造過程中將大量使用隱身吸波材料,航母上配備的艦載機也將更換為具備隱身性能的F-35戰鬥機。二是無人化,同現役航母不同的是,美軍下一代航母將大量裝備無人作戰飛機。這些無人機可執行精確打擊、海上監視、空中早期預警、戰場評估以及支援反潛和救援等任務。三是資訊化,美軍下一代航母將採用更先進的C4ISR系統(指揮、控制、通信、電腦與情報、監視、偵察系統)技術和自動化設備,可與其他武器和軍種間實現緊密的聯繫和互操作,並將廣泛採用電腦顯示器、個人數碼助理和掌上電腦等替代操作人員目前所使用的手冊和參考資料。四是新概念化,據稱,美軍下一代航母將裝備電磁軌道炮、高能鐳射、高能射線等新概念武器。其中,電磁軌道炮的發射器利用電磁力發射炮彈,炮彈射程最遠可達300公里,甚至超過目前航母所裝備的部分導彈的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