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加入最愛
聯絡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歡迎各路網友一起討論分享。
搜尋更多此類問題 
佛網Life論壇佛網Life論壇【佛教類】討論區金剛討論版(Life論壇) → 宗薩欽哲仁波切《普賢上師言教》開示輯要

您是本帖的第 5614 個閱讀者
樹狀 列印
標題:
宗薩欽哲仁波切《普賢上師言教》開示輯要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樓主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宗薩欽哲仁波切《普賢上師言教》開示輯要


《普賢上師言教》開示輯要
開示 / 宗薩欽哲仁波切
翻譯 / 項慧齡;校對 / 馬君美
宗薩欽哲仁波切於一九九九年六月,開始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講授巴楚仁波切的名著《普賢上師言教》(Kunzang Lama'I Shelung),書中主要闡釋「龍欽心髓前行法」的實修細節。這個系列課程,共有四次的年度講座,將陸續登出開示輯要。

-------------------------------------------------------------

(一)
《普賢上師言教》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個段落,我們都可以討論經年,並且從中獲益良多。對於那些非常認真遵循這條道路的人,我希望你們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習《普賢上師言教》,因為這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課題。對於那些追尋成佛的人而言,這是一門從此刻到成佛都必須研習的課題。我個人非常高興能講授這個題目;不知道一些去年來過的聽眾是否記得,我不太想再舉行諸如佛教導論之類的短期週末教學。當然,《普賢上師言教》也談論到悲心、菩提心等常見的主題。我不能保證你們將聽到什麼不尋常的內容。
這或許是針對「龍欽心髓加行」最深廣最詳盡的闡釋。雖然說是「龍欽心髓加行」,但並不表示這本書對於那些遵循馬爾巴或維汝巴修行之道的人,或那些正在做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四加行的人來說,是毫無用處的。他們肯定可以將這本書做為參考。對薩迦派的人來說,即是他們所稱的「三見分」。對於遵循馬爾巴傳承的人而言,他們有岡波巴大師的《解脫莊嚴寶論》。至於宗喀巴傳承的追隨者,則有《菩提道次第論》(Lam Rim)。而《普賢上師言教》也是類似的主題,因此肯定可以用它做為參考。在這本書中,偶有一些基本的佛教理論,但大部分的主題仍是修行的忠告和口訣。因此,對於那些正在做加行的人來說,這本書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晚上,我先給口傳,然後稍事休息。之後,那些對修行不真正感興趣的人就可以打道回府了(笑)。但是那些想要修行的人,可以留下來。我將用藏文念誦「籠」--也就是我們說的口傳;給口傳是非常必要的。我認為我是非常保守的右翼佛教徒(笑)。我知道時代正在改變。我也知道我們需要應用不同的方法。但這不表示你們不需要口傳。我們不能沒有口傳。沒有灌頂就無法修行。這些都是必要且重要的。目前佛法在西方弘揚地相當迅速。我曾經見過人們在沒有接受口傳或灌頂的情形下修持金剛乘。或許有灌頂,但並不是很多人要接受口傳;這樣不好。所以,我將給那些想要修行或正在修行的人口傳。當然,這一次我只能念幾頁。如果我們明天還活著,我們將繼續口傳。
如我一開始所說的,這是一個很長的教授。我們必須要有耐心。在所有人之中,我是最要有耐心的(笑)。而你們應該要有耐心。很幸運地,今天卻吉尼瑪(Chokyi Nyima)也在座。當我辭窮的時候,你可不可以幫幫我?(笑)。
我領受《普賢上師言教》的口傳和法教很多很多次了,可能超過三十次。這個法教總是不斷地被講授。對我來說,頂果欽哲仁波切如佛一般,是個成就者。我記得非常清楚,頂果欽哲仁波切每到一處,總是隨身攜帶《普賢上師言教》這本書,直到他生前的最後幾天。每天早晨修法之後,仁波切會讀個幾頁。我光是從頂果欽哲仁波切那裡領受這個法教,可能就超過十次。有幾次是因為仁波切向一群人傳這個法,而我恰巧也在場。大約有五次,仁波切應我之請,或因為他認為我需要受這個法,而把這個法教傳給我。他對我講授這個法,大約超過五次。
還有,我從敦珠法王受這個法肯定有三次左右。也從其他上師那裡領受過這個法教。如果我的虔誠心沒有限度,如果我有淨觀,如果我遇見能夠使我有限的虔誠心增長的上師,我將毫不猶豫地再次領受這個口傳或法教。如果三十年後我還活著,我會再如此做。因此,我希望你們某些人也能維持這種傳統,巴楚仁波切的傳統。把這個法教當做你的人生手冊。以這本書為基礎,展現你的人生。
由於這是一個續部的法教,根據傳統,我先向所有的傳承上師祈請。你們只要注意就可以了。如果你們想要向傳承上師祈請也可以。新的學員,只要注意就好了。

-------------------------------------------------------------

我們必須先奠定基礎。為什麼選擇這本書?為什麼不是其他的書籍?為什麼不選擇一篇詩歌?為什麼不是中論?為什麼不是歷史書?針對這所有的疑問,我們需要某種答案,而這個答案就是:為了瞭解這本書,我們必須建立基礎,對那些甫入門的人尤甚。建立此一基礎的第一要務是,必須瞭解「見、修、行」。這非常重要。雖然「見、修、行」這個專門名詞似乎來自佛教徒之口,但事實上,見、修、行總是與我們同在。每次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就有所謂的「見、修、行」。我們或許不使用「見、修、行」這個名詞,但總是有「見」,總是有「修」,總是有某種「行」。我們做的每一件事;美、丑等評斷,每下個評斷,每做個思考,每做件事情,就有見、修、行。因此,在進入這本書之前,先建立「見」(見地)是重要的。
如果你問,為什麼創造「見」?我們創造「見」,大多是因為我們想要快樂。「快樂」或許是個非常一般性的字眼,但是我們創造「見」,大多是因為我們想要獲得某件事物,想要成就某件事物,想要抓住某件事物。舉例來說,我們想要享樂,這就是我們創造「見」的原因。我們有所謂「美麗、漂亮」的概念,對不對?我們閱讀像《Vogue》之類的雜誌,然後我們就對完美無暇的雙腿或完美無暇的胸部有了特定的概念,不是嗎?(笑)所以,今年完美無暇的胸部是這樣這樣的。這就是「見」。接著我們會想,我有這樣的胸部嗎?我沒有等等。你會走到鏡子前面,端詳你的胸部等等;這就是「修」(笑)。然後,你終於決定,「啊,我現在必須擁有這種胸部。」於是你去做整形手術,把東西填進胸部,然後到處炫耀。實際去做你想要做的事,就是「行」。這有點像是射門得分的感覺,就是我們所謂的「涅盤」、「證悟」。因此,見、修、行無所不在。知道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創造「見」,基本上是因為我們想要快樂,我們想要獲得滿足,我們想要贏得某件事物,我們想要完美。這是我們有「見」的原因。當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見」的時候,誤解就會出現,例如存在於家人、朋友、宗教、政黨、素食者、非素食者之間的誤解。你們都知道「見」有各式各樣。每一年,美國的心理學家、治療學家和科學家創造多少種新的見解?這對你的身體有益;這含有較少的纖維或較少的卡路里,諸如此類。
現在我們要問,什麼是佛教的見地?我們試圖達成什麼?我們要不就沒有佛教的見地,即或有了佛教的見地,也不會去使用它,不去思考它,不去實行它。這是為什麼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仍然身陷輪迴之中,仍然迷惑,仍然輪轉。因此,佛教的見地相當重要。如果非佛教徒的朋友問你,什麼是佛教的特別之處。你可以這麼回答:四法印。「四法印」幾乎就像四根柱子或四個無可或缺的見地。缺少其中之一,你就不是個佛教徒。我的意思是,或許你是個佛教徒,但你卻沒有遵循佛陀的道路。「四法印」即「四種見地」,如果缺少其中之一,或許你仍然是個佛教徒,但你並沒有遵循佛陀的道路。這一點你們可以思考一下。
四種見地的第一個見地是:「所有組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諸行無常)這是個非常非常獨特的佛教見地。甚至連證悟也是無常的。甚至連一般所謂的涅盤也是無常的。只要一個現象受到時間──例如生(起始)、住(中間)和滅(結束)──的限制,就是無常的。只要一個現象擁有生、住、滅這三個特性,就是無常的。如果沒有生、住、滅這三個特性,它就不是一種現象。舉例來說,如果你注視某件事物,例如太陽、月亮或神祇,它們安住在那兒,你可以看見它們。從佛教的觀點來看,由於你注視的事物是安住的,因此它必須有安住的開始和安住的結束。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繼續討論,因為「四法印」或「四種見地」將成為本書的四根支柱。我一開始就告訴你們這些,是因為一旦這四根支柱樹立在你們的腦海中,再來聽《普賢上師言教》,將產生不同的感受。如果沒有這四根支柱,這個法教很難有什麼作用。你必須把這四根支柱穩固地樹立在腦海中。所有組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這是四種見地之一。而所有煩惱,任何會毀損、衰敗的事物都是痛苦的。
關於第二個見地(有漏皆苦),我們將多著墨於煩惱;貪、瞋、癡、慢、疑這些種類的煩惱,全都是痛苦;這真是個非常獨特的佛教見地。許許多多哲學和宗教談到,「貪是痛苦的,瞋是痛苦的,但愛是美好的。」他們總是會留下什麼,像是保留紀念品一般,因為捨棄所有的事物是一大犧牲。許多哲學和宗教願意佈施,甚至接受第一種見地的無常,但是諸如上帝或原子之類的事物,則必須是永久的。我這麼說,聽起來似乎很哲學、很學術,事實上,這種情況經常發生。舉例來說,我們對第一個見地缺乏瞭解;如果我們明白,任何組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那麼我們半數以上的緊張和焦慮將會消失。但我們缺乏這樣的瞭解。我們或許在理智上有這樣的瞭解,但沒有真正接受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有些事情會管用。例如,上師一定會給我加持,而這種加持會治癒我。這一類療癒、健康、飲食、健康食品等我們執著的事物便顯示,你認為有些事物是永久的。你明白,花園中的柳樹是暫時的。但你仍然認為某些事物是永久的。這是我們會有問題的原因。接著讓我們討論第三和第四個見地。
「所有的現象都沒有自性。」(諸法無我)自性--真實存在的自性。這是個非常非常獨特的佛教見地。一般來說,許多哲學,例如印度教哲學有三種見地,但它們都沒有這種見地。佛教獨一無二之處,即在於四種見地。舉例來說,佛教的第四個見地:涅盤是超越極端、超越造作的(涅盤寂靜)。我個人認為,第四見地使佛教更加獨一無二,它區分了佛教和印度教。事實上,印度教也接受「所有組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但佛教的第四見地──涅盤是超越造作的──是個非常非常特殊的見地。
對我們許多人而言,涅盤是個安樂美好、每件事都正常運作的地方,不是嗎?但根據佛教,涅盤是超越造作的。聽本書時,具備這四種見地,則一切都有用,一切都有道理。如果缺少其中一個見地,麻煩就大了。事實上,不只是《普賢上師言教》這本書,當你涉入佛教的時候,應該尋求探索這四種見地。這四種見地是個大主題。你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來研究它們。這四種見地真的非常必要。我將不時提出這四個支柱來提醒你們。讓我們開始講這本書。


(二)
我們都希望摧毀這迷惑之網。我們都希望去瞭解真理。因為不瞭解真理,使我們陷入越來越深的無明,永無止境地停留在迷惑之網中。這是為什麼我們要斬斷這迷惑之網,終止相續不斷的迷惑。為了這麼做,必須先找到正見。舉例來說,一直到今天,我們都不知道組合的事物是短暫無常的。我們或許明白有些事物是短暫的,但仍然渴望、希望或期待某些事物,例如涅盤或自我實現,是永久的;快樂、生命、天堂是永久的。為了瞭解這些必須要學習和修持深奧的小乘、大乘和金剛乘的道路。
由於這是大乘、金剛乘的修持之道,因此第一要務是調整或集中態度和發心。
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為什麼要修持這個?你的發心和態度是什麼?因為無論修持什麼法門,都大大仰賴你的發心。
如果你有強烈與清晰的發心,在初始的階段,這個發心將一而再、再而三地引領你走上修行的道路。這是調整發心或態度的一大好處。當你修行的時候,如果你有正確的態度或發心,將獲得勇氣與信心。許多人都瞭解第一要務:擁有正確的態度、正確的發心來修道。但是,在成為佛教徒五年之後,看盡了佛教徒各式各樣的醜陋嘴臉(笑),他們對上師、老師、修行之道及法友開始失去信心。接著開始失去動力。這是因為打從一開始,你就沒有真正思考你的態度,沒有真正提振你的發心。所以發心非常重要。它不只在修道之初,在中間也很重要。當你走過這永無止境的心靈旅程之時,正確的發心永遠是你的支柱。成為佛教徒和修行者二十年後,我們仍然在自己身上看到同樣的貪和瞋,仍然犯相同的錯誤,仍然是一個脆弱、容易受傷害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嗎?調整發心相當重要。態度不僅在修道之初和中間很重要,即使到了最後,也很重要。因為如果你有正確的態度,就知道如何有正確的期望。然後,知道如何專心致力,如何去實行,而實行伴隨著某種特定的態度。這是為什麼帕楚仁波切強調,一開始就要有正確的發心。我們應該觀察自己的發心。在東方,例如亞洲國家,人們修持佛法是為了長壽、豐收、生意興隆。例如,修財神,如果真的發揮作用,那很好。但能有效多久呢?可能一次、兩次、三次有效,一旦功德用盡,無論修持什麼法或持什麼特殊的咒語,可能都不會發揮作用了。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你會想:「啊,佛法不再管用了,它不再給我任何我想要的事物。」這種情況在亞洲屢見不鮮。在西方,也出現類似的問題。大多數人的態度或發心不在成佛,而是想得到涅盤。我認為這兩者是不同的〈笑〉。我認為某些人有六○年代有關涅盤的概念,認為涅盤是達到某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你們可以用光擁抱每一個人〈笑〉,令高潮倍增等等〈笑〉。另一些人則具有這種態度:「喔,我感到沮喪,我感到內疚。」於是你修持佛法,讓自己走出沮喪。根據帕楚仁波切,這種態度非常糟糕。修持佛法不是讓自己走出沮喪。要遠離沮喪可以去找治療師,用不同的治療方式,或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修持佛法是為了成佛,不在乎沮喪與否。我們要的是成佛。這種態度非常重要。許多人懷著某種期望、某種態度與動機來接觸佛法、親近老師,認為這些可以搞定我的人生等等。如果懷抱這種態度,就會一再的失望。於是,你們會很不公平地把錯都怪到佛法頭上。或者比較公平地把過錯歸咎於老師身上,有時候,事實確實如此。但是怪罪佛教、修行之道、佛陀的法教、怪罪所有組合的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所有煩惱的行為都是痛苦的〈有漏皆苦〉、所有現象都沒有真實存在的自性〈諸法無我〉、涅盤或成佛超越極端或造作〈涅盤寂靜〉是不應該的。不應該怪罪這四法印。四法印沒有做任何的承諾。發心是非常重要的。
帕楚仁波切解釋了兩種方法,兩種態度。一種是廣大無邊的菩薩行,大乘的行為。另一個是金剛乘廣大無邊的善巧方便。兩者皆是態度,其中一個比較像一種方便,大乘菩提心是一種意圖或態度。當我們修持佛法的時候,則是具備這種發心,然後使用金剛乘廣大無邊的善巧方便。這條修行的道路非常完美。
首先,我們建立四根支柱,或四個見地。要證悟四種見地需要兩件事物:一是菩薩道廣大無邊的發心。因為,如果沒有這種廣大的菩薩發心,就沒有勇氣去瞭解、去面對「組合的事物是無常的」。我們瞭解某些事物是無常的,但是面對某些事物,特別是自己所愛的人的時候,就很困難。所以,為了瞭解四種見地,必須有廣大的發心。
還要有勇氣,因為建立四種見地是件大事。我們可以瞭解接受「組合的事物是無常的」。但是,對「所有的煩惱都是痛苦的」,這就有點無法接受了。我們會想,某些煩惱,的確令人感到痛苦,但又怎麼樣呢。
佛陀和你都同意要追尋快樂。佛陀非常希望大家快樂。事實上,佛陀的整個法教、經律論三藏、八萬四千個法門,都是去享樂。這是真的(笑)。但是我們和佛陀意見相左之處,在於如何去追求快樂。我們積聚某種因去追求快樂,但是佛陀想:「這會讓你痛苦,而不是快樂。」這就是問題所在。
「解脫超越造作」、「解脫超越輪迴和涅盤」、「解脫沒有煩惱」。一旦解脫,就不能看連續劇了(笑)。一旦解脫,就不能猜測了。解脫之後,有很多事不能做了,不能猜測、不能打賭。打賭的樂趣在於不知道誰會贏,誰會輸。但是你已經成佛了,看透每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你不能打賭(笑),不能看連續劇。因為你通曉每一件事,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彈指之間就知道每一件事。基本上,你什麼事也不能做。你不能買股票。你什麼事也不能做。為什麼呢?因為一個成佛的人是一個完全的成就者。從我們的觀點來看,它是一個非常非常無趣的狀態。因此,如果沒有正確的發心,就不會尋求解脫。誰想要這種解脫(笑)?不能打賭,不能約會,不能因為對方是否喜歡你而感到焦慮,誰要這種解脫?
第二,擁有廣大無邊的善巧方便。因為,擁有正確的發心是一回事,但如果沒有豐富的方便,會在修行之道上花很長很長的時間。根據大乘佛教的說法,要花三大阿僧只劫的時間,這挺令人沮喪的,不是嗎(笑)?因此,我們需要許多善巧方便,它們如同工具一樣,我們需要一個金剛乘的工具箱(笑)。我們需要能夠做得又快又好、多功能、不會花太多錢或不花一毛錢的工具。不需要像大乘佛教所說的,供養頭及四肢(笑)。需要容易使用,像那些現成的東西。我們需要廣大的發心和金剛乘廣大的善巧方便。
這些是很重要的論點,因此我稍微多做一些闡述。當我們講到地獄道的時候,講的速度就會很快了。你們可以自己讀,聽說這本書翻譯得非常好。
對於想要遵循這條修行道路的人,擁有正確的發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連聽聞這個法教,也要擁有正確的發心。聽聞這個法教,不是為了完成你的博士論文。也不是為了要完成一篇關於東方思想的論文。如果來這裡,純粹是為了完成論文,或只是為了想多瞭解一點佛教。就聽不到「所有組合的事物都是無常」的完整訊息。你或許在聽,但是不會把這個訊息聽進去。出自好奇來聽法教,就只會知道這麼多,不會瞭解背後的含意。
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態度?對於那些認真的想要遵循修行道路的人而言,應該擁有下面的態度:聽聞這個法教,把它應用在修行上,令一切有情眾生成佛。大乘的發心非常非常重要。它之所以重要,有很多原因。聽聞這個法教,如果是因為厭倦輪迴,想要自己涅盤或成佛,不在乎其他眾生,這個動機相當好。但這不是最好的、究竟的發心。我們應該為了一切有情眾生聽聞這個法教。只希望自己獨自成佛的心願本身,即是無明。因為每件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我自己獨自成佛」這回事。每件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這是為什麼打從一開始,就要有希望一切眾生成佛的願望。不只因為它是一個好的想法,高級的想法,在哲理上、究竟上,它也是正確的想法。因為,沒有獨自一人成佛,而不在乎其他人這種事。因此,每當我們說「為了一切眾生」的時候,我們不只是要做個好人,它觸及現象的實相。你們要把這個記在腦子裡。
如果你在開始聆聽法教或開始修行的那一刻,即懷有「為一切有情眾生聞法修行」這種廣大的心、廣大的態度,修行的道路將不被干擾。非常非常大的狀況,或許會干擾你的修行,否則諸如婚姻破裂等小事,不會太困擾你。然後是金剛乘廣大無邊的善巧方便。有了這種發心,再以金剛乘的方便來聞法。所以接著我們要談談「觀想」。〈


普賢上師言教
開示輯要之三

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翻譯:項慧齡 校稿:馬君美

這個地方不再是凡俗之地。這些牆壁不再是普通的牆壁。這個地方是淨土。牆壁是珠寶所成,這些珠寶不只是我們所知、地球上出產的珠寶,還包括我們所不知道、不在地球上出產的珠寶。這是金剛乘的善巧方便,因為它創造了一種氣氛。如果沒有這種氣氛,那麼現在坐在你們面前的,只是一個可憐兮兮的老師,底下一群到處遊蕩、追逐佛法的可憐蟲正在聆聽〈笑〉。這種氣氛不太好,不會有更深的進展。這是為什麼你們一次又一次地參加這些週末的教授,卻從未有所超越。一九八九年,你見到這個老師,這些學生,一九九○年同樣,一九九一年也是一樣,只不過皺紋越來越多,牙齒越來越少〈笑〉。因此這種氣氛非常重要。我們在這裡創造了相當美好的氣氛,例如這些插花就是。這些都是象徵性的氣氛。是金剛乘的善巧方便。把這個地方創造成淨土。這個國家不是受到空間和方位限制的普通國家,而是淨土,是極樂世界,超乎筆墨所能形容。總而言之,這個地方不是你所看到的樣子,不是一個凡俗之地。

很不幸的,現在你們必須聽以下這些話:此刻在傳授這個法教的老師,不是普通人,而是普賢王如來。聽聞法教的人,包括你自己,也不是凡夫俗子。你們不是悲慘的、沒出息的、深懷內疚的人,〈笑〉而是持明〈vidyadhara〉。持明意指「智慧之主」或「智慧者」,你們都是聖者、成就者,是十地菩薩,已經成佛。不只你自己如此,坐在你旁邊的人也不再是臭氣薰天的怪胎〈笑〉,而是佛,或菩薩,像觀世音一樣偉大的菩薩,具備四隻手臂等等。你旁邊的友人是度母或妙音菩薩,是個證悟者。

這個法教也不受字句、文法、詞彙、梵文、藏文或題目的限制,它是個不中斷的教授,你要如此觀想。

以下這段話非常重要。帕楚仁波切說,當你們觀想這個地方是淨土,上師是普賢王如來、蓮師或金剛薩埵,我們全都是菩薩或持明。這種觀想不是說我們原本不是菩薩或持明,卻想像自己是菩薩或持明,不是這樣的。我們不是把原本不是的事物想像成是。帕楚仁波切說,在實相上,我們所看到的事物,例如這幢建築物,是錯覺。它的實相是極樂淨土。受到時間、空間、形色、性別所限制的傳法老師,是你的錯覺。事實上,這位老師的實相是普賢王如來、蓮師等等。而你,在座的聽眾,認為自己多麼悲慘、多麼窩囊的想法,也是自己的錯覺。你的實相是佛。因此,這種想法沒有什麼不對。事實上,當你認為自己是平庸之輩、認為這個地方是舊金山,才是錯誤的。這是帕楚仁波切強調的。這種觀想讓金剛乘成為一個非常迅捷的修行法門。這是一般的乘所沒有的。我稍早提及即使在聽聞法教的時候,也要運用金剛乘的善巧方便。光是如此,就能積聚資糧。舉例來說,如果你來此聽聞法教的動機與發心非常非常有限,只是出於對法教或對老師的好奇心,所能積聚的資糧就不多了。你或許會學到一些東西,或許學不到東西,可以積聚某種程度的資糧,但是不多。但是如果你用金剛乘的善巧方便來觀想老師、傳法的場所和聽眾,那麼你就能更快更強烈地積聚十億倍的功德。這是金剛乘的善巧方便。

以上是三個重點。從明天開始,講授這個法教。如果我們的耐性,以及我們的壽命和體力許可的話,我希望能夠投入四、五年的時間來講這個法教。今年或許可以把這個法教的一部分講完,如果講不完,至少可以涵蓋一些前行的思想和態度,以及四共加行。然後,我們會廣泛地解釋「皈依」,以及「皈依」的概念。對於那些想要受皈依的人,或許明年可以舉行一個皈依儀式。皈依之後,要講「金剛薩埵」。我們會逐步地遵循這個修行之道來講授。如我稍早所說的,今天的講授已經結束了。想要接受口傳的人,可以坐一下。不想接受口傳的人就可以離開了。我們休息一下。

普賢上師言教
開示輯要之四


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翻譯:項慧齡
校稿:楊憶祖

有關破除和拆解的能力,拆解這個迷妄之結的能力,我們必須擁有正見。當我們談論「見」的時候,我們談的是「正見」和「邪見」。「正見」可以說是由清明的心所感知的見解。這個清明的心是了無偏見,沒有被各種迷妄所遮蔽的。基本上,這個心是清晰而理智的,不是瘋狂荒唐的。由這種理智明晰的心所發覺、了悟或建構出來的見地,就稱之為「正見」。顯而易見,我們在能夠擁有這種正見之前,總會擁有邪見。伴隨著邪見而來的,就有了邪思維。伴隨著邪思維而來的,就有了各種惡行。

一如我們昨天所舉的例子,如果我們的心被焦慮、不安、驚恐所支配,那麼這個心所發覺了悟的道理往往是邪見。接著,基於這些邪見,我們就有了各種邪思維、邪念。我在這裡使用「邪」和「正」這些字眼,跟道德倒是沒有多大關聯,這裡跟對境有關,到底是由一個理智清明的心來觀察還是由瘋狂荒唐的心來觀察有關。就好像一個酒醉或嗑藥的人,不管看到什麼,例如看到這杯水,或許就會把它看成是一杯酒。在正常的世界中,我們把這種見解當成是邪見。為什麼?因為那人的心神狀態不正常,他喝醉了,他的心無法擁有正確的見解,去看到那是一杯水。這個例子很容易瞭解。在此我們可以應用相同的邏輯。

從一個聖者、證悟者的觀點來看,我們總是受到各種情緒煩惱、各種期望、希望和恐懼的毒害。這正是為什麼,每當我們做一個決定、立定一個見解的時候,這個見解總是一個邪見。因為這個見解的產生,源自於驚恐、焦慮等等。接著很自然地,我們會做出各種錯誤的行為,例如瞋恚的行為、佔有慾的行為等等。這些行為總是帶來痛苦的結果。這種永無止境地深陷於邪見、邪思維、邪行的狀況,就是我們所謂的「輪迴」。這是我們必須要終止的,或至少要加以減少。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可以藉由許許多多的方法來達到這個目標。

《普賢上師言教》是一個方法。這個是你決定去依循的一條道路。 . 看來你們還有興趣,至少還有一點興趣來追尋正見,因為你們已經為了這個目標而犧牲了一個美好的週末。因此,你現在已經有一點點追尋正見的動機了。這個動機甚或只是驅使你前來此地的靈光一閃,都是你該感到十分慶幸的事情。這樣的動機源自於大量的功德。在過去,你必定累積了廣大的功德。基於這種功德,你今天突然靈光一現而前來此地。你甚至可能是出於好奇心才來。然而,這種好奇心和靈光一現肯定不會持久,它終將消失殆盡。因為,你知道,我們是如此習慣於邪見,可以說是安住在邪見之中,不想離開。但是問題在於,不論我們多麼習慣於邪見,邪見最終必然為我們帶來痛苦。我們多少都明白這一點,但是由於積習之故,我們總是又回到了邪見的懷抱。

這有點像抽菸或酗酒。每次人們告訴你,抽菸有害健康、酗酒有害健康的時候,你就想要戒煙戒酒。但是當你看到人們嘴上叼了一根菸的時候,即使你已經戒菸戒了十年,你或許仍然會有想要擁抱邪見、邪思維、邪行的衝動,就像這樣。維持正見真的、真的很難。即使是維持那曇花一現的好奇心也很難。知道嗎?這正是為什麼如帕楚仁波切這般偉大的上師在教導我們修行的正道之前,總是鼓勵我們先把基礎打好。

昨天,我們談到帕楚仁波切傳授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發心和 善巧方便。我們昨天所談到的發心,它不只像是一把開啟你個人修道之門的鑰匙,它也是大乘的發心,像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來修行的發心。這種發心就像是一種能讓你不斷在修行道路上前進的發心,或是一種能讓你在成佛之前都一直保持好奇心的那種發心。就連這點好奇心,這些微的興趣,這點發心,都會發揮它的作用。而且到了最後,這個發心也不會讓你感到失望。因為這種發心是不帶期望的。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提這種發心,一再地討論這種發心。

當我們談到大乘的發心,這種發心是不帶期望的。因為不帶期望,就沒有期望的元素,因為沒有期望的元素,就不會有失望的結果。是故,帕楚仁波切強調正確發心的重要。像帕楚仁波切這樣偉大的上師明白,這是一個墮落的時代,我們是墮落的眾生。現在是二十世紀,幾乎要到二十一世紀了,對吧?人們沒有時間,沒有體力,沒有那種堅毅不懈的熱忱。帕楚仁波切很清楚這點,諸佛菩薩也很清楚這點。這是為什麼一講完發心,接下來就要講善巧方便了。於是你應用金剛乘的善巧方便。尋找正見是一條漫長、無趣,充滿危險的道路,不是嗎?這是一條漫長、永無止境的道路,路上困難重重,充滿挑戰。

如我們稍早所說的,你雖然已經戒菸,但是你正和一個抽各種牌子香菸的老菸槍坐在一起或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笑〉,讓你很難保持戒菸的勇氣。而金剛乘的善巧方便不但能夠讓你的修道之路充滿力量,而且又快速便捷。昨天我們也談到這一點。

現在,我們既有了這種動機或發心,又有了將這種善巧方便加以運用的動機,那就應該聆聽這些教法,實踐修行之道。在我們開始談論實修的詳細方法之前,我們要先談一談該如何聆聽這些教法。正確的發心和善巧方便是你要加以應用的。除此之外,在聆聽教法的時候,你還必須要有正確的行為。

如我所說的,我們這一次所要講授的是一本巨著。除了地獄有幾道等幾個主題之外,大部分的重點我都決定要詳加闡釋,因為有些重點似乎只適用於西藏人。如果你用一點點的善巧來閱讀──其實善巧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用一點點不同的發心和善巧來閱讀的話,那麼這裡的每一個訊息都相當重要。通常這些部分正是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學生,都略過不讀的〈笑〉。這是小學生〈初級的〉看的東西。〈笑〉我們通常都去讀那些關於「心」的部分。然而,我現在必須要有耐心。其實,我像你們一樣非常脆弱。因為做為一個心靈的表演藝人〈笑〉,我必須確定你們聽我講話的時候不會去夢周公。我必須讓事情充滿樂趣。但是我認為,這種動機不會讓我們有多大的進步。所以這一次,我要把眼睛閉起來,就算你們覺得枯燥乏味,我還是要硬著頭皮把這些重點講完。

現在我們談到「行為」,在聽教法的時候,必須捨棄三種「行為」上的過患。我們要避免三種行為。在聽聞教法的時候,必須專注,因為如果你心思散漫,那就好像一隻上下顛倒過來的壺,不論向它灌入多少甘露,它都無法,或是說你都無法成為盛裝任何教法的容器。這是你必須要瞭解的過患。這很容易瞭解。接下來在聽法上還有另一種過患。不過我認為這個問題比較常發生在西藏人身上,西方人倒比較少有這類問題,尤其是這第一個過患:缺乏珍惜和感激之情。我不認為你們會有這類問題,因為你們不是被迫來到這裡。你們大部分人需要付出時間和體力,預留休假和金錢,還要隱瞞那位信奉基督教的丈夫,才能來到這裡〈笑〉。你在這裡,因此你非仔細聽不可,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不常會發生在你們身上。話雖如此,但這個問題卻通常會發生在那些做為仁波切侍者的學生身上,發生在那些親近仁波切、跟著仁波切到處旅行、領受了許多教法的人身上。因為他們聽聞了這麼多次教法,就變成有點彈性疲乏的修行者,而不會仔細聆聽,因為他們心想:「喔,反正我將來還會在舊金山聽到這個法。如果我今年錯過了,我還可以在洛杉磯聽到,反正這個仁波切還會在洛杉磯再傳一次。」諸如此類的情況,但時光隨之流逝。有些人喜歡假裝成為某個仁波切的侍者,或成為某個佛法中心的老大,這些人通常都會有這類的問題,你不覺得嗎?確實有一點這種問題。但是你們大多數人不辭千里而來,有些人還懷孕了等等,因此我相信你們會仔細聽,除非你們前一天晚上玩瘋了,導致今天有點遲鈍〈笑〉,那又另當別論了。

第二個過患肯定發生在西藏人身上,但也發生在你們身上。這個過患是:那只壺有破洞,也就是說,你只是聽聞教法,但卻不能記住你所聽聞或瞭解的內容。我注意到,在西方有一項傳統,人們基於某種興趣而去上學。我認為,因為你們仔細聽上課內容,並且做筆記和錄音,所以你們比較少有這個問題。但是,話說回來,你們或許做了筆記和錄音,但是卻從不閱讀那些筆記,教法的精神和口訣,全都被遺忘掉了。你現在做筆記,但是往後二十年你都不去溫習,那麼它就荒廢了。你錄下這些教法,卻從不去聽,這是一種額外的耗費。

這個問題會發生在你們身上,肯定也會發生在像我、寺院的學生和僧眾這樣的人身上。因為他們甚至連聽都不會去聽了,就算去聽,也不會努力記住教法。我說的是一般的情況。所以,這是一個過患,我們應該避免的過患。聚精會神地聽法,然後深入思考,把它銘記於心。努力去記住教授的內容。我相信你們還有一個問題:「我無法記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談。 .

現在是第三個過患,啊,這可能會發生在你們身上,所以要小心這第三個過患:那只壺含有毒藥。這種過患是會發生的,因此注意不要變成那樣。小心避免這種過患。當你聽聞教法的時候,如果你懷抱著錯誤的心態,像是想要提高知名度,或是因此得到寫論文的構想等等我們昨天提到的不正發心,那就失去了法的效益。因為法的效益是要能夠深深進入你的心,破除迷妄的網。現在起不了這個作用,因為你沒有運用佛法來摧毀迷妄之網。事實上,佛法反而成為一條線,將這張網綁得更加牢固。因此,在聽聞教法的時候,要留意這第三個過患。

編按:由於「普賢上師言教」的英文原稿尚待編輯校正,故中文譯文的刊載必須暫停一段時間。敬請耐心期待。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5/8 下午 12:52:13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2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集結】


覺 悟 戰 士 的 修 行 次 第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269&page=1


如何同時成為一位修行者與生意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940&page=3


三 摩 地 禪 定 ── 入 門 指 導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73&page=2


遠 離 四 種 執 著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34&page=2


修 心 七 支 法 要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82&page=3


蓮 花 生 大 士 祈 禱 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154&page=4

薩 迦 法 王 談 欽 哲 仁 波 切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370&page=2

智 慧 與 慈 悲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346&page=2

奢 摩 他 之 開 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8&page=2

出 離 與 虔 誠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7&page=2

末 法 時 期 如 何 成 為 實 修 者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015&page=2

接 近 上 師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6948&page=2

生 命 之 輪 十二 緣 起 法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25&page=2

無 知 始 於 當 下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5819&page=2

給 修 道 者 的 建 言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85&page=2

四 共 加 行 與 四 加 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80&page=2

見 地 、 禪 修 、 行 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121&page=2

佛 法 的 修 行 人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7812&page=1

如 何 尋 找 上 師 與 作 個 弟 子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314&page=1


放 生 功 德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963&page=1

世 間 八 法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8349

壓抑、守舊和禁忌

http://tw.myblog.yahoo.com/jw!Nnd8OZGFGBaCe331W4qPztAMOZy2Usc-/article?mid=1996&prev=1997&next=1995

毗婆舍那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736&page=1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金剛經》開示(一)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594&page=1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金剛經》開示(二)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595&page=1

《心經》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0442&page=1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5/8 下午 12:52:46
whataboutu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獨孤求敗
文章:2715
積分:21297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8年12月25日
3
 用支付寶給whataboutu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宗薩欽哲仁波切《普賢上師言教》開示輯要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1684&star=1#86107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5/8 上午 01:00:31
感恩三寶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版主
文章:24497
積分:237458
門派:無門無派
註冊:2006年7月12日
4
 用支付寶給感恩三寶付款或購買其商品,支付寶交易免手續費、安全、快捷!

發貼心情

http://www.zhibeifw.com/book/sdj/sdj-xm2.htm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5_2.htm

http://211.72.163.194/pdf/06.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

巴珠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法 王 序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集廣大班智達派《龍欽七寶藏》及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二者之密意於一體、即生可獲得金剛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尤其是當今時代許多人不經過前行修煉,卻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圓滿等正行法,以致正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所以,諸位首先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

此深法攝集了藏地興盛的薩迦、格魯、噶舉、寧瑪派的引導文及廣弘於漢地的淨土、華嚴、禪宗等一切顯密修要,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祈請三根本、護法神賜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緣者加持並普降成就甘露妙雨。

本法傳承︰巴珠仁波切傳與樂喜堪布公美,彼傳給喇嘛羅珠仁波切,大恩上師羅珠仁波切傳與我。

對於此次譯成漢文、校訂並傳講,本人由衷隨喜。同時,祝願弘法利生事業吉祥圓滿!

          釋迦比丘晉美彭措勇列致

於藏曆鐵龍年神變月初三自壽六十八歲之際

               公元二○○○年二月八日


覺空文殊童子之加持   密意界中獲證八辯才   教證法藏海洋尊勝主   至誠祈禱米滂南嘉尊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0/5/8 上午 08:32:02

 4   4   1/1頁      1    
佛子網路世界的家 佛網 Buddha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0601]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4 次資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