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人身所具備的特質—一 海濤法師 輯
◎珍貴人身所具備的特質有:八有暇和十圓滿。
1.八有暇是指——不生於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以及不生於邊地、不生於長壽天、不生於邪見家、值佛出世和諸根具足等共八種有暇,故能學修佛法。
2.我們具足人身寶,遠離了八難(八無暇):
(1)地獄眾生:無有止息地承受著冷熱等各種痛苦,故很難學修佛法。
(2)惡鬼道:飢渴難耐,永遠在尋找水和食物,故無法學修佛法。
(3)畜生道:因愚癡,無法學習佛法。例如:你告訴一頭牛,牠只要唸一聲六字大明咒即可解脫,牠也無法唸出來。
(4)邊地:在野蠻落後的地方,根本聽聞不到佛法。
(5)天人:擁有各種欲樂享受,但因不知痛苦,便無法生起出離心而修行佛法;無法生起具道的智慧,也就沒有即身成就佛道的機會。
(6)邪見:無因果觀念,樂於行惡、厭於行善,無法修行。
(7)未值佛出世:佛陀若未出世、未於世間轉無上法輪,我們也就聽聞不到佛法。
(8)諸根不具:如聾啞之人,生理上有嚴重的障礙,無法聽聞、領受教法。這也包括精神完全受損之人。
3.十圓滿:包括五自圓滿和五他圓滿。具足二者,也就具足了十圓滿;若不具足,我們也要盡力懺悔、累積功德,希望將來能具足十圓滿。
一、五自圓滿
(1)得人身。(2)生中國(生於有佛法之地)。(3)根具足。
(4)無宿業顛倒、未造五逆重罪。(5)深信三寶。
二、五他圓滿
(1)值佛住世。(2)佛轉法輪。(3)佛法住世。
(4)僧團住世:得善知識慈悲教導。
(5)修持因緣具足:如各種族階級皆能自由地學修佛法。
4.人身難得——我們叫它人身寶,為什麼人身如同寶物呢?是因為我們能利用人身來學習佛法、修持教法、覺證解脫。
珍貴人身所具備的特質—二 海濤 輯
1.要成就佛道,就得依止人身。人身甚至比天人身更為珍貴,因為天人雖然可有少量的修持,但無法像人道眾生有生起見道智慧、能即身成就的機會。
2.我們是一切眾生的孩子——無始以來,沒有哪一眾生不曾做過我們的父母。今天,我們要為生生世世的如父如母眾生們,祈願他們早成佛道。因此,我們更要把握珍貴人身,精進修行。
3.我們若能以此人身來修持佛法,是再好不過的事。無論在何種環境、情況下,也都可以修持佛法。
4.比如:今天布施十元給一個窮人,當時的發心,是為了一切眾生皆能成就佛道而做這樣的功德與迴向,這就是一種修持。
5.又如:清晨,發願為一切眾生的成就而做早課;中午,一有空就念六字大明咒;晚上回到家,或做大禮拜或行懺悔,最後再做迴向,那也是一種修持。
6.人身難得可從善因、比喻和數量等三方面來說:
(1)善因:若以持戒而得人身為例:戒有皈依戒、五戒、菩薩戒等。但去受戒的人多,能真正持守戒律的人很少;覓道的人多,能如實求法的人少,能如法修持的更少。
(2)比喻:每百年才浮出海面的盲龜,恰巧以頸鑽入浮木孔的機率——人身如是難得!
(3)數量:地獄道的眾生如同世界的微塵那樣多。餓鬼道的眾生如同河裡的沙子那樣多。畜生道的眾生如同一滿盆的沙子那樣多。天道和人道的眾生如同可放到指甲上的沙子那樣多。
7.眾生容易樂著不善之法,例如:不需去學習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心,它自然就會生起;但好不容易生起了悲心,瞋心卻緊跟著來,這就是眾生要修行的困難。
8.放逸和懈怠是我們修持時最大的障礙。好不容易生起出離心,於實修卻一天拖過一天,到老時還在等明天再來修,直到死亡來臨,已後悔莫及。
9.我們既然已得暇滿人身,就應把握當下認真修持。
珍貴人身所具備的特質—三 海濤 輯
1.我們可以藉由觀修「轉化心的四種思惟」來斷除執著。
一、人身難得。二、生死無常。
三、業及因果。四、輪迴過患。
2.觀修「人身難得」和「生死無常」,能使我們減輕對一切外境、物質的執著;思惟「因果業報」和「輪迴過患」則能斷除我們欲求來世得人天果報、輪迴三界享樂的執著。
3.思惟人身難得和輪迴過患能激發我們精進修法之心;修持時也較能突破困難與障礙;同時也能激勵我們維持長期的發心和修持。
4.人比天道眾生更容易生起修持心。天人沒有貪、瞋、癡等粗的煩惱和痛苦。沒有煩惱,就很難生起智慧;沒有痛苦,就無法發起出離心和修持心。
5.當我們生起出離心、放淡對世間的執著時,妄念自然會減少;當我們隨著修持而心能逐漸專注時,出離心也會更加穩固。這時,心也愈能放鬆而安住了。
6.思惟三惡道的痛苦,如是思惟觀察之後,我們可能會心生恐懼而感到痛苦。事實上,這種痛苦的生起也是一種功德,因為它會使我們生起精進實修之心。思惟地獄的苦境,也是一種修止的方法。
7.觀修地獄的苦境也可用以修心。菩薩總是觀想眾生的痛苦,以「自他交換法」來承擔眾生的痛苦使其得到安樂,這也是一種觀察修。
8.有的人會為了得到短暫的快樂、利益,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甚至入獄的危險去爭取。我們則是為了成就佛道、得到究竟的利樂而努力,有著更為殊勝的人生目的。
9.觀修人身難得(不淨之觀修),有何利益?
一、可令我們認識人身之價值,減輕對世間的執著而生起出離心。
二、生起精進修持之心而使修行更容易。
三、有助於修持禪定與禪觀。
四、能修習「自他交換」等增長悲心之方法。
五、修持生起次第。
六、能了知空性。
迴向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