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節課
思考題
457、供曼茶羅有何必要?請詳細說明。
458、所修曼茶羅與所供曼茶羅,哪個是修的,哪個是供的?各自應當如何觀修?
459、供養時對供桌、供物等有什麼要求?
460、供曼茶羅時,從頭到尾的順序是怎樣的?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大圓滿前行》的“所講之法”中,分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加行、往生法。
《大圓滿前行》非常重要,它是實修的竅訣書,講的都是實修法。現在正在講不共內加行的“積累資糧”。
◎
理論與實修相結合
現在,有很多佛教徒只重視理論,比如中觀、因明、俱舍、般若、戒律,但沒有實修的話,那就跟高等學校裡的學術研究差不多了。老師講、學生聽,理論上都明白,可一涉及實修,就停住了。
就算是在佛教團體中長期聞思的人,也不能太理論化了,天天背誦、講考、辯論,甚至造論,理論上花去太多時間的話,一實修起來,還是有一些障礙。所以,作為一個修行人,平時將理論與實修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就我個人而言,入佛門是從《前行》開始的,所以在我的一生中,始終認為修加行是特別特別重要。
剛聞思的人,很多都不懂這一點,他一上來就從最高的境界下手。特別利根者當然可以,但作為一個平凡的修行人,從“人身難得”開始,次第修下去,這個才是正途。
◎
隨時隨地供曼茶羅
修完外前行,又修完內加行的頂禮、皈依、發心、百字明以後,現在進入積累資糧的修法。
積累資糧,在我們的傳統中,前輩大德最重視的,就是供曼茶羅。
供曼茶羅,不應該僅僅是五十萬加行中的一個,而應該也是你平時的重要修行。比如,當你到了一個聖地、道場、寺院,或者在佛像、佛塔前,就應該供曼茶,一百、一千……隨你的意樂進行供養。
不知道你們見過沒有,藏地修行人去五臺山時,很多人就在那座大塔前,供十萬曼茶。印度金剛座也有,1990年,我們去那裡時也看到過,很多藏人、西方人,就在金剛座前供十萬曼茶。這是相當殊勝的修法。
因此,不論你前往什麼地方,隨身帶個曼茶盤是有必要的。就像阿底峽尊者那樣,隨時隨地都可以供養。今年我做的那個,可能隨身帶著還行,平時供的話,稍微大一點比較方便。
不管怎麼樣,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應該常常供曼茶。有條件的,佛堂裡可以擺設佛像等所依,然後陳設五供,在這種環境裡供曼茶,功德特別大。
◎
對修福德有一個新的認識
通過這次供曼茶羅,我希望大家對修福德有一個新的認識,不要對積累資糧不重視。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一切都是空性,有什麼可積累的?”
如果真有這麼高的境界,倒也可以。但“空”的話,你不修善,同樣也可以不吃飯、不賺錢。但有些人理論上說空,實際上又空不了,還是要拼命賺錢,那修行也是一樣,一定要積資、修福。
人與人的福報不同,這是顯而易見的。就說在座的各位,有的人,無論哪方面都很差勁,但有的人,各方面都不錯。什麼原因呢?就是前世積累的資糧不同。這一世的話,怎麼說也很短,但來世是極其漫長的,為了來世,我們現在一定要積累資糧。
還有人說:“供曼茶羅有什麼用?拿著米在那裡擦來擦去的,有什麼功德?事情是做出來的,錢是賺來的,自己不努力,這樣供有什麼意義?”
有這種分別念,我也理解,因為對因和果的道理,用思維是無法測度的。下麵講一則《舊雜譬喻經》裡的公案:
有一次,佛陀到舍衛城乞食,來到一個女居士的家門口。這位女居士戒行圓滿,她將飲食供養到佛的缽中以後,退到一面,恭敬而住。
這時佛陀為她說法:“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百生千,如是生萬生億,得見諦道。”意思是,種下一,可以生長至十;種下十,可以生長至百;種下百,可以生長至千,乃至生長至萬、至億……最終便能見到真諦。
女人的丈夫不信佛法,他聽了佛陀的偈頌,就說:“瞿曇沙門,你太言過其實了吧,施一缽飯,能得那麼多的福嗎?”
佛問:“你從哪裡來?”
他說:“我從城中來。”
佛問:“你見到的尼拘類樹有多高?”
他說:“高達四十裡,每年能收穫數萬斛的果實,它的核就如芥子一樣,很小很小。”
佛說:“那要栽種多少才能長這麼大的樹,一升嗎?”
他說:“不用不用,只一粒種而已。”
佛說:“你也太言過其實了吧?種一芥子,就能長到四十裡高,得十萬果實?”
他說:“真是這樣的。”
佛說:“大地無知,尚能成熟如是果報,更何況以歡喜心供養佛陀一缽飯,這個福德,是無法衡量的。”
這樣一說,夫婦二人心開意解,當下獲得須陀洹果。
從這裡看,修福的道理的確深細難知,偶爾生些懷疑,也是正常的。但是一直懷疑的話,慢慢就成了邪見,當邪見的“癌細胞”一擴散,自他的一切善根就被摧毀了。
因此,有智慧的人,應當利用“懷疑”來追尋真理,這樣慢慢有了正見以後,就會深信佛語,深信福德的果報不可思議,從而積福行善。如《因緣品》雲:“諸福真奇妙,其果極善妙,無似福解脫,是故當積福。”
◎
堪布阿瓊修曼茶羅
那麼,要積福的話,供曼茶羅是最殊勝的。供的時候,有真實的珍貴供品,當然最好;沒有的話,觀想也是一樣的。
供曼茶的方法,《前行引導文》中講得不廣不略,但我建議大家,還是看一下《前行備忘錄》。在那裡面,堪布阿瓊根據上師的竅訣,以實修的方式,對入座、出座的具體修法,作了闡釋。
我譯《前行備忘錄》的時候,前面放了堪布阿瓊的傳記,裡面有好多感人的故事,你們都看一看。沒有書的居士,可以上網找,你們天天上網,看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沒有意義,如果能利用它學些佛法,也是很好的。
堪布阿瓊的傳記記載:堪布修完十萬百字明以後,來到上師面前。上師讓他放舍,休息幾天。《入行論》裡說“放舍”有兩種:一種是在一件善事完成時,徹底放舍;還有一種,是在行持善法的中間,身心實在太疲憊了,適當休息一段時間,再繼續行持。
就這樣,休息十天以後,堪布又來到上師面前。這次上師讓他供曼茶羅,並借給他三寶所依:身所依,一尊釋迦牟尼佛像;語所依,一本《般若攝頌》及一本《大幻化網頌詞》;意所依,一尊噶當塔。
(噶當塔,與如來八塔的形狀稍有差別,據說是阿底峽尊者入藏時,從印尼帶來的。我們知道,泰國、印尼等地的佛塔,都是尖尖的那種,的確跟噶當塔有些類似。記得在《泰國遊記》裡,我好像提過:雖然沒見到可靠歷史,但噶當塔與泰國、印尼等的佛塔,說不定真有一些淵源。不管怎麼樣,我們修的時候,用噶當佛塔也可以,八大佛塔中的任何一座也可以,都是意所依。)
接著,上師又結合三士道及戒定慧三學,給他講了噶當佛塔的象徵意義。然後,又贈與他一尊全知無垢光尊者的像,裡面裝有尊者的些許腦肉,以及智悲光尊者的頭髮,特別有加持。同時,還給了他一些做燈芯的棉花等,讓他在供曼茶期間使用。
回去以後,他按照上師的吩咐,將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我們在供曼茶羅期間,有單獨佛堂的話,最好清理乾淨;沒有佛堂的話,也應該搞一搞衛生,讓房間乾淨一點),在石板上放置好上師賜予的聖物,並在這些所依前,陳設了日常五供。
然後,他準備了四馱糧食,作為供曼茶羅的供品。(四馱還是挺多的,一馱就是一個犛牛能馱得起的,四馱的話,大概要四五百斤,或者六七百斤。)在修持之前,他很仔細地將裡面的小石子及燕麥、鳥糞、碎食渣等雜物,都揀了出來,然後又作了清洗,之後就修了起來。
修到約三萬遍時,堪布阿瓊又到上師那裡去,上師讓他再繼續修持七萬以及增補的數目,並問他念的是哪個供養偈。他回稟上師說,自己念的是法王赤松德贊作的供養偈。上師很贊許。
後來,有一次他夢見依卓瑪護法神。護法神把他帶到一個山頂,在一塊清淨的草坪上,他見到了無垢光尊者。尊者將水晶置於他的頭頂上,為他唱了一個前後都有“阿”字的六句大圓滿偈文。當時他生起無比敬信,當下中斷了分別……出定時,他也醒了過來。醒來以後,他非常歡喜,並在無垢光尊者的像上,找到了幾顆舍利。
修完曼茶羅以後,他把上師借與的東西都還給了上師。上師問他:“你是否見到了大全知無垢光尊者?”他已經忘了那個夢,而且也並未現量見到,所以就說:“我沒有見到。”
過了一段時間,上師又問他見到沒有,他還是說沒見到。於是上師問:“那你是否做過相關的夢呢?”他說:“夢倒是做過。”接著,他把夢境詳細地告訴了上師。上師聽後,特別歡喜,說無垢光尊者已經把大圓滿的所有法都傳給了他。之後,又在其他弟子面前讚歎說:“阿樂(對阿瓊的親切稱呼)見到了大全知。”
堪布阿瓊,據某些歷史說,是布瑪莫紮的化身。如果是這樣,他是不用修的,但在顯現上,他還是修得特別特別認真、圓滿。
◎
不要等老了再修
聖者的顯現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們對於修福、修加行,千萬不要懈怠,千萬不要等老了再修。
有些發心人員確實很忙,不要說供曼茶羅,就是發心本身,白天工作、晚上加班,一直在忙。這樣暫時沒辦法的,以後空出時間修也可以。
但除了這些人以外,大家都要修,現在就修,不要拖延。一個人能活多久很難說,現在有機會了,就應該修法。否則的話,總是“我不空,我還要做什麼什麼,等我老了以後再修……”,這種心態,可能永遠都修不了。
昨天,我家裡來了個領導。這個領導的為人很好,但他的看法和我不同。他說:“我是這樣想的,現在我身為國家幹部,要好好上班,為人民、為國家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一直到我六十歲之前,都是這樣,好好工作;退休以後呢,六十到七十歲之間,我想陪著家人遊山玩水,好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這些都結束以後,七十歲,我準備從七十歲開始正式修行,迎接死亡,為後世積累資糧,這樣就很圓滿了。”
表面上,我只能隨順他,但心裡一直在嘀咕:“七十歲,到底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啊?活七十也不容易啊!就算活到了,能不能修啊……”
可能這也是世人的普遍想法。尤其是年輕一點的人,上班下班,養兒育女,“等兒女們上了大學,成家立業以後,我再慢慢修吧……”抱著這種想法的人,讓他們現在修,很難;但等到他們退了休,人都七老八十了,要修的話,更困難。
所以,因緣成熟的時候,一定要修。不修的話,我們末法眾生福德太淺薄,就會很難接受教化,甚至死後還會墮入惡趣,就像從沙中榨不出油一樣,哪裡會有快樂呢?如《因緣品》雲:“福德淺薄者,難化墮惡趣,如沙中無油,彼者豈有樂。”
我們的傳承上師們特別重視加行,這是有道理的。你們可以看看,那些加行修得好的人,修行非常穩固,永遠都不會變,也不會退轉。但加行修得不穩的人,暫時也許會有點小神通,看到點什麼、出點什麼境界,但時間久了以後,這些全部就消失了。
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打好基礎。尤其是像曼茶羅這樣積累福報的法門,一定要努力修持,而且要現在就修,不要等老了再修。
下麵正式講曼茶羅的修法。曼茶羅,分所修曼茶羅與所供曼茶羅兩種。如果有條件,這兩個都要供。
戊二、所修曼茶羅:
首先,在所修曼茶羅的基盤上,放置五堆所供物。這五堆,可以明觀為五部佛,也可以明觀為皈依境。
如果明觀為五部佛,那麼,將位於中央的一堆觀想成毗盧遮那佛,由如來部尊眾圍繞;前面的一堆觀想成金剛不動佛,由金剛部尊眾圍繞;南方的一堆觀想成寶生佛,由珍寶部尊眾圍繞;西方的一堆觀想成無量光佛,由蓮花部尊眾圍繞;北方一堆觀想成不空成就佛,由事業部尊眾圍繞。
或者,像明觀皈依境那樣,將中央的一堆,觀想成與根本上師無二無別的蓮花生大士,大圓滿傳承諸上師以重樓式安坐;前面的一堆,觀想成釋迦牟尼佛,由賢劫一千零二尊佛圍繞;右側的一堆,觀想成八大隨行佛子,由大乘聖者僧眾圍繞;左側的一堆,觀想成聲聞二聖,由小乘聖者僧眾圍繞;後面的一堆,觀想成光芒四射的方格架內,層層疊疊放置著法寶經函。
不管是哪種觀想,都要將所修曼茶羅放在供臺上。